JACC:房颤类型与心衰患者预后相关YES or NO?

作者:  时间:2018-07-12  热度:

  房颤是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心衰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在NYHA分级IV级患者中可达到50%。在一些研究中,房颤与HFrEF预后较差有关,但校正了与预后较差的相关变量后,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房颤是否为HFrEF的预后因素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房颤类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新发房颤)与HFrEF患者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是对两项收缩性心衰临床研究(PARADIGM-HF和ATMOSPHERE)的事后分析,共纳入15415名患者,无房颤患者9828名,阵发性房颤患者1645名,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3770名,新发房颤369名。各亚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6岁、66.9岁、67.2岁和64.3岁。平均射血分数为0.28~0.30。中位随访27~36个月。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与无房颤患者相比,阵发性(非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复合终点(HR,1.20)、心衰住院(HR,1.34)和卒中(HR,1.34)风险显著增高。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新发房颤患者的复合终点(HR,2.21)、心衰住院(HR,2.11)、卒中(HR,2.20)和全因死亡(HR,2.26)风险也显著增加。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最多(71%),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等(53%),新发房颤患者最少(16%)。

  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常常不足。本研究中,阵发性房颤和新发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高与抗凝治疗不足密切相关,因此,按照指南标准进行抗凝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未增加心衰住院风险的原因,尚不清楚。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