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汇总: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

作者:  时间:2018-07-12  热度:

  双联抗血小板,即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标准治疗。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获得了中国非ST段抬高ACS(NSTE-ACS)指南、PCI指南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推荐。本文对《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进行了整理。

  ➤替格瑞洛应尽早使用,推荐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负荷剂量180 mg,然后维持剂量90 mg、2次/d

  ➤对于缺血风险中、高危及计划行早期侵入性诊治的患者,应尽快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 2次/d)

  ➤对于行早期保守治疗的患者,推荐应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 2次/d)

  ➤ACS患者择期行CABG,术前常规停用替格瑞洛5 d;如患者存在缺血高危因素(如左主干或近端多支病变),可不停用替格瑞洛;出血和缺血风险均较高时,可于术前5 d停用替格瑞洛,用静脉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剂(GPI)过渡治疗

  ➤对于血栓事件风险相对较高的ACS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等,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 2次/d)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替格瑞洛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使用剂量。鉴于替格瑞洛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中使用经验较少,使用时需谨慎

  ➤对于已知CYP2C19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患者,或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高反应者,如无出血高危因素,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应优先选择替格瑞洛

  ➤抗血小板方案的调整应充分权衡外科手术的紧急程度和患者出血-血栓的风险,需多学科医生会诊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支架置入术后4~6周行紧急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除非出血的相对风险超过预防支架血栓的获益

  ➤择期手术尽量推迟至裸金属支架置入后4周(最好3个月)、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12个月(新一代DES术后6个月)

  ➤对于心脏事件较低的患者,术前5~7 d停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术后止血充分后重新用药

  ➤对于心脏事件较高的患者,不停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停用5 d;其中出血风险低危者,不停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

  ➤出血高危患者,如近期创伤/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或近期胃肠道出血、有活动性病出血、颅内出血病史或中-重度肝损害的患者禁用替格瑞洛

  ➤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75岁高龄,联用华法林、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合用质子泵剂(PPI)

  ➤对于近期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PCI、CABG或其他手术操作且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一旦出现低血压,即使未发现出血迹象,仍应怀疑出血可能

  ➤替格瑞洛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处理:轻微出血应尽可能采用局部或药物止血,除非出血风险大于缺血风险,不停用替格瑞洛;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应停用P2Y12受体拮抗剂,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止血药物或输注血小板;出血控制后,当临床判断安全时,应尽快恢复替格瑞洛的使用。

  ➤替格瑞洛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首先评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是否加重,排除原患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

  ➤在心动过缓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如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相关晕厥但未装起搏器,替格瑞洛临床经验有限,使用时需谨慎

  ➤已接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ACS患者,需要换用替格瑞洛时,可给予起始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 2次/d,不增加出血风险

  ➤除非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出血,不将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如需换用,无出血时给予300~600 mg负荷剂量。

  ➤与阿司匹林联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时,阿司匹林在初始负荷剂量(300 mg)之后的维持剂量不应高于100 mg/d

  ➤与GPI或静脉用抗凝药物联用:替格瑞洛与GPI或肝素、低肝素联用时无需调整剂量,但出于安全性考虑,使用时仍需谨慎

  医脉通整理自:韩雅玲(执笔).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 2016,44(02): 112-120.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