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总结│新生儿黄疸知多少?

作者:  时间:2018-06-27  热度:

  导读:前几日,小编荣升小姨,等了快30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亲大外甥。但令人纠结的是,姐姐O型血,姐夫AB型血,大外甥就这样黄疸了……这一黄疸,家里上上下下都很慌张,毕竟是病黄疸,生怕有什么并发症。

  黄疸是一种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液胆红素浓度升高(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常见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巩膜、皮肤、粘膜黄染。黄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作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见于几乎全部的早产儿及2/3的健康足月儿,多数临床随机研究,围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黄疸及ABO血型溶血为其主要因素,由于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皮肤和巩膜变黄是新生儿黄疸的征兆,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第2天至第4天。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至第7天内应检查黄疸,此时胆红素水平通常达到峰值。如果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出院,需要进行随访。

  一般情况下,生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5-7天达到高峰期,7-10天开始逐渐下降,10-14天完全降至正常,早产儿可能会稍微延长至4周内恢复。

  有些新生儿的黄疸是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者黄疸程度非常重,胆红素水平远超过新生儿正常范围,并且黄疸的消退时间也明显延迟。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属于病黄疸。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生黄疸足月儿的界定值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为超过15 mg/dl;

  ●若新生儿直接胆红素>26umol/L(1.5mg/dl),或大便颜色发白,类似白陶土颜色,需谨慎胆汁淤积或胆道闭锁;

  母乳喂养导致的黄疸成为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黄疸。因母乳中含孕二醇激素,可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和排泄,进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母乳性黄疸通常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及时停止母乳,黄疸可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消退。停止母乳喂养后,可先换用奶粉代替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可换回母乳喂养,注意维持胆红素水平。

  胆红素对大脑细胞有毒性。如果新生儿出现严重黄疸,就有胆红素进入大脑的风险,这种情况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及时治疗可以预防严重的持久损伤。核黄疸是急性胆红素脑病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时出现的综合征,可能导致:

  ●光照疗法:蓝光(425-475nm)的照射下胆红素结构转变,可以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通过大便排出,或者通过尿排出。

  ●如果单纯是为了退黄,可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尽量让较多的皮肤裸露,但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

  ●不要持续晒太阳,可以晒一段时间(一般15-20分钟,可以根据日晒强度适当增减),休息几分钟,再继续晒一段时间。晒太阳期间注意多补充水分。

  因为胆红素主要是通过大便和小便排出体外的,摄入能量不足,胎便排出会延迟往往是早期黄疸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早期的时候我们要一定的尿量,促进排便的排出,来避免早期的黄疸。

  2. 20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2014,52(10):745-748.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