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SE)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终止。SE通常在院外突然起病,需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主要包括通过静脉注射、经皮肤黏膜及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终止其发作。本文就近几年SE院前及急诊处理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常见的神经科急症,研究,癫痫抽搐时间对数转换与从痫性发作开始至起始用AEDs时间对数转换之间呈正线性关系。若起始用药时间≤2h,80%患者发作可停止,若>2h,则只能达40%。SE起病时大多数患者都在院外,身边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易造成治疗延误。因此,对于癫痫患者,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快速准确评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查看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大小、诱发因素等。同时询问家属或目击者相关情况,包括发作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超过5min)、发作时意识状态和表现形式(间断还是持续性)、有没有发作病史等,以利鉴别发作类型和发作,做出初步判断。
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就地平卧,解开领扣和裤带,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唾液和分泌物由口角流出。尽快将开口器或压舌板置于患者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并便于吸除痰液和物。昏迷患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对症支持治疗:对能够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尽快建立有效通道。在选择静脉时,应尽可能选择上臂粗直较大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避免因躁动造成针头刺破血管引起药物渗漏。
病情观察: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吸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各种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移位、脱出。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尤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昏迷病人要随时观察瞳孔变化。抽搐肢体应适当扶持或固定大关节,防止骨折,但不可按压发作。
做好院前与院内衔接工作:根据病情及时与接诊医院急诊科或重症医学科联系,以便做好接诊准备,以确保急救绿色通道通畅。
急诊室一般处理:常规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如20%甘露醇或地塞米松10~20mg静滴。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另外,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状况,若持续发绀、血氧饱和度<90%,呼吸频率>35次/min,应行气管插管或气囊辅助呼吸。
对于控制SE一般首选苯二氮类药物(BDZs),其中安定(DZP)、劳拉西泮(LZP)、(MDZ)是院外癫痫急救主要药物,三者在脂溶性、组织分布及清除率方面各不相同。其中DZP、MDZ脂溶性是LZP的4~5倍,能够快速分配到肌肉和脂肪组织。
静脉注射(IV)BDZs(尤其IV-DZP),1~3min起效,作用时间15~30 min,是传统控制癫痫急症的首选。因此,若能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则首选IV;若不能,则选择直肠途径(PR);如果IV/PR用药后癫痫发作持续,则10min后加用第2次剂量,但必须通过IV。
据欧洲专家一致通过,对于任何形式的儿童SE起初治疗首选IV-DZP。据美洲癫痫基础工作组,IV-DZP(0.2mg/kg)作为终止癫痫发作一线药物。刘国阳等对20例院前SE患者首选IV-DZP,其中18例完全缓解,表明IV DZP控制癫痫发作是有效的。但是,DZP在应用时需注意:
先前研究LZP控制SE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DZP。另外,LZP呼吸发生率较低且作用时间持久,因此,从经济效益方面优先选择IV LZP。然而,LZP若不冷藏,则半衰期较短,且只有通过静脉给药才有效,使其院外应用受到。
MDZ首次应用是在1986年,作为镇静剂、肌肉松弛药,其半衰期为1~4h。一项在日本进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MDZ可有效控制SE。先前研究也连续IV-MDZ(0.1mg/kg)3次或5次治疗儿童耐药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控制率分别达89%、91%;单次IV-MDZ后持续输注控制率达67.7%~100%,从开始就持续输注控制率达86%~100%。
BDZs多数被可经直肠给药(PR),其中DZP起效最快,因其脂溶性高,可经直肠上、下静脉丛快速吸收入血,5~15min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达峰浓度需10~20min。发作起始≤15min给药,近80%发作可被控制,>15min,近60%可被控制。因此,对于长期使用AEDs患者,当发作次数增多、需要间歇性使用DZP时,可选择PR DZP,这也是美国FDA唯一批准使用的药物。
PR DZP控制院前SE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但其院外应用受到一定:直肠用药需脱去衣物,摆放恰当姿势,对轮椅患者实施困难;社会可接受度较低,儿童和青少年的自尊心也会受到;直肠给药剂量常常不足,便秘和排便会干扰其吸收,导致血浆药物峰值降低及延迟。
MDZ含有咪唑环,当pH<4时,咪唑环,呈水溶性,而在生理pH时,咪唑环闭合,呈脂溶性,能够快速渗透血脑屏障,发挥抗痉挛作用。MDZ主要在肝内发生生物,通过肝微粒体氧化机制发生羟基化。MDZ经口腔颊部(B)或鼻腔给药(IN)均使其绕过肝门脉系统,快速进入循环系统。MDZ经黏膜途径给药,20min内可达87%。在IV途径建立困难时,B-MDZ可作为替代选择。
药物通过鼻腔丰富的血管和大量微绒毛吸收,避免了肝脏首过清除效应,起效快速、作用时间短暂及非侵入性,因此成为最佳选择。IN-MDZ控制癫痫急症起效快速、作用时间短暂,且不易发生剂量累积。因此,可作为院前SE治疗的一个选择。但是,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因其鼻腔阻塞、大量分泌物,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吸收,使其应用受到。
近来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SE不能被DZP控制时,应用MDZ效果显著。研究无论对于还是儿童肌肉注射(IM)MDZ均可有效控制院外SE,IM-MDZ较PR-DZP起效快。另外,IM或IV-MDZ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别为87%、55%,并且短时间达到血浆浓度峰值。而且,MDZ不冷藏时稳定性较好,肌注时很少产生疼痛。因此推断,IM-MDZ可能成为控制院前SE更加切实有效的选择。
SE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率的“三高”急症。基于目前的分析可知,MDZ、DZP较LZP在院前应用更加有利,因其半衰期较长;当其他途径与IV用药效果相当时,没必要建立静脉通道,因其可能延迟起始用药时间;当选择除静脉以外的其他途径时,PR途径可作为最后选择,因其需时较长,且不良反应多见。
再者就是院前SE治疗延迟,原因可能是大众对其认知不够或者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滞后,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对癫痫患者态度测评量表信度及效度分析,对大众普及癫痫知识,完善急救服务系统。最终消灭癫痫发作的空白时间窗,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摘自:张菲菲. 癫痫持续状态的院前和急诊处理[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2016, 43(2):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