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个研究主题在全面系统性文献检索之后,就当前全球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展,方法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而成的。
文献综述不是一堆文献的简单堆积和流水账式阐述,而是要进行作者自己的整合,分析和总结的。在你进行主题检索,得到大量文献后,的确是需要自己来概括内容,但是有很多技巧可以借鉴和使用来优化你的效率。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查找该研究主题已有的综述文献,了解其对领域之前研究的总结和分析。然后对其发表以后的新文献进行类似总结和分析,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当然最好在其基础上能加入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之前综述文章没有谈及的问题。
2.那么如何查找经典的综述文献呢?一方面你可以通过关键词Review或Survey检索,然后利用“被引次数最高”排序功能来筛选高影响力综述文献,一般专业数据库都有这个功能。另一方面你可以从你研究领域的重点文章着手,查看其参考文献中是否有综述文献,然后找到全文。
3.如果你的文献综述是你论文的一部分,那么要记住文献综述是为你的论文和选题服务的。你并不需要把领域里所有的问题和要点都罗列总结出来,而是要关注和你的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在总结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其缺陷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引出你的问题,这也是你引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检索到大量相关文献后,如何记录要点和分析数据是个苦活。为了让你之后的综述更系统更有说服力,最好是系统记录整理这些文献。如用Excel表格列出文章的重要项目,如发表时间,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实验环境,实验结果,重要结论等。这个表格可以帮助你帮十几页的研究文章分解成可以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模块。利用这个表格去总结数据和延展分析会非常有效率,而且不会形成流水账式的文献堆积。
5.多参考英文文献,尤其是你研究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一开始写论文,一定要大量阅读和借鉴。综述具体写法多样,没有统一模式。你可以按不同的主题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发展来进行综述,也可以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综述。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作者:(美)马奇,(美)麦克伊沃 著,陈静,肖思汉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作者:张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如何做好文献综述 作者:(美)阿琳·芬克 著,齐心 译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文献综述是指研究者对某一领域或关于某一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的提炼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评论与叙述。
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大型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中,文献综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论文的选题是否合理、可行,最终论文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取决前期的文献综述的质量。文献综述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判断某一文献是否属于原始文献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讨论的问题是否是该作者所在国的问题。英国学者写的英国法问题、中国学者写的中国法的问题,这些文献才可能是原始文献。
该领域的第一篇文献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第一篇文献可以通过发表时间确认,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多要通过引用率展示之。如CSSCI他引次数、CNKI他引次数等。
有很高学术声望、名望,非常爱惜羽毛的学者的文献属于原始文献。当然,也不排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可能性。
一篇文献中使用的资料、数据越新,该文属于原始文献的可能性越大。当然,这不是意味着无须考虑一本著作以往的版本。
例如,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法律出版社等。美国的如West、Havard出版社、Litter&Brown出版社。英国的剑桥出版社、牛津出版社、Sweet&Maxwell出版社等。
由于论文多已上网,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库检索。不少学生图省事,只是去收集网络上的文献即文章,而不去反差相关的书籍。
收集文献已经做到文章与书籍并重、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书籍中既要看专门的著作(博士论文、教授资格论文等),也要看各种教科书。
先阅读原始文献,再阅读二手文献。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尤其是研究者对这个领域还陌生的时候;
先阅读新文献,再阅读旧文献。这是因为在后的文献往往包含了在先的文献的内容,遵循这个方法可以更为快捷地了解相应的知识。
阅读文献时应当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重点要标记并记录下来,在电脑中建立一个文件夹,按照不同的问题,分别记录下各个文献中所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改进。一定要记下文献的出处。
确立体系。在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后,要确立文献综述的体系结构,即先讨论什么问题,再讨论什么问题,心中要有数。在撰写的时候,必须对文献进行概括,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
除了对他人成果的概述外,总要的是要注重分析、比较和对照,并提出建议。因为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说明,而是要为自己开辟新的研究阵地和研究方向,所以要侧重对既有研究的利弊得失的评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