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连读项目

作者:  时间:2018-10-23  热度:

  2018年9月25日下午,“朝阳行动”五周年纪念大会在管理学院李达三楼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管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教授、会计学系主任洪剑峭教授、统计学系主任张新生教授、管理科学系副主任陈祥锋教授和统计学系黄达老师,以及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德国等5位校长出席了纪念活动。

  2018年9月3日下午,2018本硕博教育中心(UPEC)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我院李达三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硕博教育中心今年共迎来263名中外研究生新生,分别来自硕博连读项目、博士项目、金融硕士项目、国际商务硕士项目——全球化经营与管理方向GMiM项目和国际管理方向DDIM项目。

  财务金融系目前全职教师19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约占60%。3个研究方向均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研究梯队,其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均有论文发表,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在国内外金融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方向硕博连读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金融学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宽广学术视野的高端学术型人才。

  硕博生入学后,需先完成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公司财务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资格考试方可正式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将进一步学习公司财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行为金融等相关专题课程。与此同时,需积极参加系组织的Seminar和国际会议。

  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方面,注重理论基础,瞄准学术前沿问题,针对中国及主流资本市场经济现象,如公司交叉上市、并购、公司信息披露、市场异象、金融中介、行为金融、国际金融等相关专题展开广泛学术讨论和研究,并注意聘请海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示范研究实践,积极参与指导博士生。

  到目前为止,财务金融系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其中既有在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担任教职的毕业生,又有在金融机构等业界发挥重要作用的毕业生。

  产业经济学科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成立于2003年6月,在学科带头人芮明杰教授的带领下,在2007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考评工作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这是继1988年、2001年两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之后,该学科第三次获此殊荣,成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学科设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l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产业经济学系博士现有两个专业方向招生:1、产业组织与规制(课程设置:规制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实证产业组织、契约理论);2、产业与企业发展(课程设置:产业组织理论、实证产业组织、产业发展、知识管理与创新)。

  师资:产业经济学系现有在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4人,有兼职教师3人(3人均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优势:师资分布合理(有海外任教经验占30%,有海外学习访问经历占90%)、教学方法先进。在实行与国际化教学接轨的同时,倡导学生参与科研和本土企业课题学习研究,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和开发。

  科研成果:近5年来,产业经济学学科进一步拓展科研新领域:“价值模块与产业链整合”、“策略行为与规制”、“产业创新与知识网络”、“产业成长与竞争力”,并取得优秀的创新成果。近5年已在国际SSCI、SCI、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科学学报》等顶级学术杂志发表了56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了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获得教育部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优秀成果1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学生就业:近5年毕业生主要就业部门包括政府机构、高校、银行、证劵、基金公司。

  管理科学系成立于1979年,1985年获得国内首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根据UTD国际顶级商学院排名,基于管理科学领域四本国际顶级杂志排名(2012-2015年),管理科学系列在中国大陆第1,亚洲第4,世界第32。

  1)管理科学方向,包括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决策、仿真与模拟、经济社会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等)、服务管理与运营(随机动态决策与模型、服务运营与收益管理等)、金融工程与投资(金融随机模型、投资组合与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等)。

  2)物流与运营管理方向,包括运营管理理论与应用(运营战略与运营效率评估、生产计划与排序、质量控制等)、物流与供应链决策理论与系统(供应链协调、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物流运营优化与仿真等)、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3)技术经济创新战略管理,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创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业(企业内部创业、创业融资、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创业投资等。

  优势和特色:本学科在供应链协调理论、最优化理论和算法、金融优化、离散事件系统模拟、风险管理、排队论理论及应用、动态价格设计及收益管理、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排序理论及应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计量金融等领域作了很多开拓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研究特色和优势。

  学术队伍:目前教师1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6名,已形成了一个瞄准国际水平、重视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和教学团队,包括上海市千人计划1名,长江学者海外教授1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名,国家自科优青项目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并聘有多名国外资深学者担任特聘教授。

  学术贡献:近10年来,本学科被SSCI、SCI和EI收录论文约400篇,包括Management Science、OR、POM、MSOM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多篇,并有论文获得Elsevier经济学类期刊中国大陆作者2004-2008年最高引用率奖。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力。完成成果曾获中国运筹学会中国运筹学应用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管理科学系已培养超过3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超过百余名博士生毕业。多名出站博士后及毕业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任教,有些已成为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或担任学院院长、系主任等职务,成为国内外院校科研领军人物。

  专业特点:自1996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博士,经过30多年的学科发展和积累,目前复旦会计专业博士点研究方向聚焦与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研究,关注会计标准的变迁、公司会计行为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问题,结合具体制度背景,解释会计现象,解读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

  会计一方面为资本市场上公司估值提供有价值的预测信息,同时也在各种企业内外部制度安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会计一方面受到会计准则的制约,同时也表现出公司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会计一方面受到外部独立审计的监督,同时外部审计与公司也是利益相关体放到现实中各种规制和复杂的多方利益关系背景下,会计现象千姿百态,细细体味,引人入胜。

  师资科研:会计系现有全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讲师5名,并有多名国外资深学者担任特聘教授。会计系教师科研活跃,近年来主持研究几十项国家自科重点和面上课题、国家社科和教育部课题等,同时本系教师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TAR、JAR、RAST和CAR有多篇论文发表,科研成果斐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等多项奖励。

  培养方面:设置了“实证会计研究”和“解析会计研究”两门研究方法专题课程,一门前沿专题课程,介绍会计和审计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特聘的多名国外高校教授定期访问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与国际一流学者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学术交流:除了系内常规的“德勤复旦会计论坛”和“会计博士生学术论坛”外,支持学生参加美国会计学会年会(AAA)、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和校际青年会计学者论坛等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联系学生赴海外一流大学(如Yale、UT Dallas等)学术交流。

  毕业生去向:各高校(如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和监管机构(如财政部、证监会和上交所等)。

  企业管理系作为复旦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工商管理系,始创1920年。在改革开放之后于1993年正式恢复成立企业管理系。

  企业管理系拥有企业管理与东方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和东方管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一个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企业文化与管理伦理、国际企业管理与国际商务、东方管理等。

  企业管理系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11名,讲师3名。本系教师均有国外或国内著名大学博士学位,且都有近年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经历。企业管理系教师整体科研水平都很高,每年均在国际、国内顶级权威等诸多高等级期刊发表论文。有多位教师担任国际、国内顶级权威期刊和机构的编辑和论文评审专家。

  教师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和面上课题及省部级课题。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等多种荣誉。多名教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或大集团顾问,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管理经验。

  企业管理系教师秉承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宗旨,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学术研究活动。例如,企业管理系定期召开博士生工作坊等学术活动,教生互动交流点评,增强企管系学术氛围。企业管理系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等级学术会议。

  复旦大学自1980年代就开始培养市场营销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于1999年正式成立市场营销系。目前设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和硕士点,并在企业管理专业下培养市场营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复旦营销系现有教师23名,其中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科研型师资16人,其中海外博(后)8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6人。此外还有海外特聘教授5人。

  营销系教师过去5年共发表国际论文50多篇,其中在营销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Science)发表论文7篇。

  在过去5年里,复旦营销系依托基金委两个重点项目,整合海外特聘教授资源,通过建设“决策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重点发展了消费行为研究、服务科学研究方向,目前在这两方向上都实现了国际一流期刊论文的系列发表(JMR, JCR, JSR等)。

  过去3年里,开始重点建设“定量营销”方向,成立了海外特聘教授领衔的“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研究中心”、“全球金融营销与客户管理中心”、“复旦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围绕大数据时代的营销问题开展定量营销模型的跨学科研究,目前已经有多篇论文在国际顶级营销期刊发表。

  营销系教师主持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共1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消费行为1,服务科学1),优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此外作为合作单位与北大营销系共同承担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

  毕业学生中的优秀者已经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Marketing Science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并获得海内外名校教职。例如,吕莎莎同学获得剑桥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职位,徐倩同学获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理教授职位。

  统计学系分统计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大方向招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维数据的统计分析、纵向(面板)数据模型、生存分析、计量经济与金融、非参数和半参数模型、过程统计、极值统计等。

  统计学系现有教师14名(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其中海归博士6名。近五年来,教师在国际统计学顶级与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和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一项;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另外,统计学系有海外杰出特聘教授9名,国际顶尖统计学者如蔡天文、应志良、何旭明等定期给本专业的研究生授课。

  统计学专业硕博项目对学生的培养,坚持学术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及研究、创新能力。硕博连读期间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为:高等概率论、数理统计(I)、数理统计(II)、线性模型等、现代应用统计方法、统计计算和大样本理论等。

  学生在攻读博士期间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或管理学院留学基金前往国外名校交流一年,近五年内分别有同学去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密西根、威斯康辛等名校交流。

  博士毕业后就业形势喜人。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为大型金融机构、国内知名大学教师以及国际著名医药企业等。统计学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在2015年美国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的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典型的研究领域包括商务分析、大数据、移动商务、互联网+、新媒体和技术创业等。典型的研究问题包括如何挖掘商务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比如精准广告投放、金融欺诈和风险识别、产品推荐),如何设计电商策略和模式(比如O2O渠道推广、基于地理的服务LBS等),如何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比如促进用户技术接受、建立信任、保护隐私)和信息系统组织的管理(比如系统项目管理、企业流程设计与管理等)。根据《中国2049战略》,中国2045年广义信息产业GDP占比将达6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为信息产业的管理培养高端科研人才。

  复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系)始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之一;2000年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信管系现有全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并聘有多名国外资深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在信管系教授中,有2位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有1位获评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按UTD主要管理科学与信管国际顶级期刊排名统计,2013-2015年信管系高端论文发表排全球第41,大陆第一;按《Management Science》和三本信管核心期刊排名,2013-2015年信管系排全球第35,大陆第二。

  信管系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重要项目。信管系与中国电信、银联等很多著名企业有科研合作关系。

  信管系的硕博培养的特色是学生科研介入早、科研与业界结合紧密、师生关系紧密。硕博生在第一年就开始科研项目,并参加与企业合作的大数据或实地科研。在信管系,除了导师,学生还可以自由地和不同的教授合作,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