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中学发布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新聘的35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些老师中7人为硕士生、8人为博士生(3人为博士后)。(南方日报)
这一份“豪华”的教师名单一经公布,便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该校校长表示,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我们就是希望引进更多高层次教师,培养更多高水平中学生,为一流大学输送一流生源,为国家发展储备杰出人才。
校长的一番说辞看似有理有据,可是网友还是不禁要问:此举是否有“大材小用”之嫌。如果引入清北硕博只是为了给中学生上课当然算是“浪费人才”了,可事实上,这事远不是这么简单。据悉,深中与16个世界知名企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创新体验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平台和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参加国际高端赛事……
2018年,深圳中学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1篇,出版著作34部,新立项课题7项,获奖成果3项。从某种意义上说,深中的教师“常规授课”只是其工作的很小有部分,更重要的职能其实是“做科研”“做课题”以及指导学生参赛夺牌等等。就此而言,引入清北的硕博是有用武之地的。
深圳中学像极了一所“大学化的中学”,其教职员工,早就超越了传统“高中教师”的概念——重要的是看他们扮演了什么角色,而不是挂着什么头衔。明乎此,再来理解是不是“大材小用”,才能有合适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