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一名小学教师的视角

作者:  时间:2018-07-20  热度:

  校园里,疾病并不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然而,每五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罹患严重的障碍,其中很多没有接受到好的治疗。因此,健康这一话题很有讨论的必要。

  事实上,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小时候,大家不提健康这个概念,我就把自己天生容易担心、总是关注最消极的事物的倾向视为正常。二十多岁时,我“终于”被诊断为抑郁,还好最终接受到了恰当的治疗。然而,我永远忘不了我成长过程中的那种感觉: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明显失衡,自己与外部格格不入。

  一转眼,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五年的时间,当校长助理也有九年了。我明确地观察到,这些年来针对儿童健康的担忧明显增加;在感受到某种情绪时,把作为选项加以讨论的孩子也比之前多了。有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都需要围绕健康对孩子们开展教育,必要时给予恰当的干预。

  对于某些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些父母或老师总认为孩子的症状是“装”出来的。小孩确实是可以装病的;然而,看起来不像有病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经历痛苦。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针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更好的培训,帮助大家了解障碍的主要特征,并更好地接纳这些不幸的孩子。其他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障碍是真实存在的,且不要让患儿父母感到内疚。

  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孩子是否正在跟障碍作斗争。如果小孩表达出明显不合理的恐惧或担心,呈现与年龄不匹配的发脾气及崩溃,难以很好地睡眠,在社交互动中遇到困难,孩子可能需要我们额外的帮助。我们需要向孩子们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安全的事,且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包括与聊天,或者只是写下来。

  人们现在所接受的信息量是1960年时的3倍。从刚出生开始,我们的小孩就在跟各种屏幕打交道;很多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最多2分钟就得看一眼这些屏幕。电子设备无孔不入,孩子们到晚上临睡觉时也放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只有20%的青少年睡眠时间达标。另外,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Facebook抑郁”,越来越多的小孩试图通过这些网站找到价值感,而不是去学习一些对人生至关重要的“软”技能,如如何跟他人建立关系,以及冲突管理。

  因此,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都需要控制所谓的“屏幕时间”。父母需要参与其中,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加以管理,例如睡前至少一小时就收起这些设备,吃饭时大家也不要使用。其实,在平衡屏幕时间与现实生活这件事情上,大人做得也不怎么好,也要注意。

  总而言之,无论是家长、医生还是老师,大人都需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应该以一种非评判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方式讨论疾病,并采取恰当的行动,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与他人积极互动,以及实现屏幕与生活的平衡。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