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糖尿病防治相关中药

作者:  时间:2018-07-20  热度:

  2017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CDS2017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介绍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修订情况,其中2017版新增的内容中有关于“糖尿病与中医药”的内容,指南对不同的糖尿病分期的特定人群给予了相应的中药推荐,见表1。

  目前有不少关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主要为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水平进行的研究,今天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在古方中,人参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是其品种不同、用药部分不同(根茎、须、叶、果等)、提取方法不同、成分不同,因而作用也可能不同。2007年尚文斌、杨颖、陈名道发表在国际内分泌代谢上一篇综述《人参及其主要成分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提到其作用机制有:食欲和肠道葡萄糖与脂肪的吸收;影响糖脂代谢通,增加能量消耗;调节PPARγ活性和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抗胰岛β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等。这些作用几乎包括了多数糖尿病治疗途径。

  又名黄连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已有多年。1997年于整体动物上证明其能增加胰岛素性,瑞金医院在实验大鼠身上证明了黄连素可以增加胰岛素性和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并能降低高脂大鼠的血糖。以后进一步用HepG2细胞其降糖作用类似于二甲双胍,而与曲格列酮不同。此外,国内也有人认为小檗碱了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认为它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有作用。蔗糖酶的同时,对麦芽糖酶也有作用。另外,还有人认为小檗碱在临床上能明显降低血脂,其作用机制与他汀不同。

  山栀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其成分之一栀子苷有一定改善高血糖的作用。我们已知,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敲除可改善肥胖和高血糖介导的β细胞功能紊乱,而栀子苷可以UCP2介导的质子漏出,逆转肥胖和高血糖引起的β细胞功能紊乱。因此,它有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黄芩与黄连一样是属于清热解毒的中药,有研究指出:黄芪苷能醛糖还原酶,亦有国外研究其对氧化应激有影响,黄芩苷(baicalin)能NF-κB的级联反应,通过3个信号传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与糖脂代谢有关。其对氧化还原失衡有抗氧化作用。

  甘草是常用中药,用乙醇、乙酰乙酯及丙酮的提取物用GAL4-PPARγ嵌合体测定,可发现有PPARγ配体结合活性。这种醇提取物对糖尿病KK-Ay小鼠可降血糖,对高脂饲养肥胖C57BL小鼠可减少腹内脂肪组织重量;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可降低血压,因此似乎对代谢综合征有一定帮助。

  大黄是重要的中药,素有将军之称。大黄素是大黄的成分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有相关研究。国内有人研究大黄素可以通过促进HepG2肝细胞的PPARγ和GLUT2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HepG2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因此,未来大黄素也可能用于治疗糖尿病。

  以前发现,斛皮素对醛糖还原酶及蛋白非酶糖化有阻滞作用。近年有人研究认为它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TC、LP(а)及ApoB,而升高HDL-C。还有人认为它能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生长因子-β1基因及蛋白的过度表达,因此可能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功能。

  曾经研究表明,葛根素有醛糖还原酶的作用。近年有人对高脂饲料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葛根素作腹腔注射后,用计算法可见胰岛素指数改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改变也有改善。

  桑白皮等中药早已发现有降糖作用,且其作用可能通过а-糖苷酶。相关的桑叶等亦有类似作用。今年国内研究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小肠双糖酶的作用,认为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的率,依次为68.0%、47.1%及27.8%,效果与阿卡波糖相似。

  银杏叶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在国外它是应用最广泛的营养补充品之一。近年也有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影响。有人发现它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还能通过抗氧化等作用,对糖尿病的血管病变防治可能有用。银杏叶提取物可使糖尿病大鼠巨噬细胞内脂质氧化减轻及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和活性,降低一氧化氮生成。对减轻炎症和退行改变有利。

  黄芪是中药中很重要的补气药,曾被证明其能减轻TNF-а使动物产生胰岛素抵抗作用,其成分黄芪多糖(APS)可能预防NOD小鼠1型糖尿病。研究认为,APS可能纠正Th1/Th2型细胞/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胰岛细胞的凋亡,减轻氧基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此外,黄芪多糖还能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也增加其PPARγmRNA的表达,作用与罗格列酮有些类似,不过与小檗碱不同。

  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J].糖尿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54-357.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