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组以肾功能急速下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可增加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风险。虽然AKI临床较为常见,但依然有很多患者被漏诊,为提高对AKI的认识,本文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总结。
AKI一般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见表2)。肾前性AKI是由于血压骤降,肾血流中断,容量耗竭所致。肾性是由炎症,毒素,药物,败血症或血灌注减少直接损伤肾脏(肾小球、肾小管或间质、血管)所致;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造影剂肾病和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后性是由尿梗阻或损伤所致。
AKI患者个体差异性大、病情多样,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AKI的治疗旨在减小损伤,延缓GFR下降。主要方法为治疗根本原因,恢复血容量和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此外,还需治疗电解质紊乱、停用肾毒性药物或调整剂量;停用保钾利尿剂、ACE剂,防止AKI进展和预防高钾血症。低血容量导致的AKI患者,需先恢复液体平衡,提高心输出量,稳定血液动力学和肾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