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使血脂异常患者的首选药物,近期又有新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可以解除超级细菌的耐药性。
然而,在这个抗生素使用了几年之后,一些金葡萄球菌为了,进化出了专门降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没过多久,约50%的金葡萄球菌感染用青霉素已经无效了。
好景不长,1961年,英国首先报告了耐受当时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超级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
去年9月份,《科学》刊登了哈佛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一项关系细菌耐药进化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们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产生对抗1000倍于原始量的抗药性,仅仅需要10天时间。
当研究人员换一种抗生素后,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而他们给研究过程的视频,更是触目惊心。视频显示黑底的培养基从两边到中间分成5个浓度梯度(0-1000倍),培养基是白色的细菌从两边往中间(抗生素浓度由高到底)逐渐往中间生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MRSA已经在全球大面积蔓延,很多地区90%以上的感染事件是由MRSA引起的;而且,MRSA感染者的死亡风险比普通金葡萄球菌高出64%左右。
Daniel Lopez是细菌感染领域的专家,早在2010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后的时候,他就在微生物膜领域大牛Roberto Kolter的指导下,发现了在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膜上也存在与真核生物类似的「脂筏」。
脂筏像移动的岛屿一样漂浮在细胞膜上,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在细胞的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脂筏的与各种各样的人类疾病有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
经过近7年的努力,Lopez教授团队终于解开了FMMs的具体结构。他们发现,构成FMMs的脂类不是组成组成细胞膜的磷脂,而是一种特殊的类胡萝卜素衍生的脂类,通过细胞膜染色可以很好的将二者区分开。此外,他们还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观察到了FMMs的存在。
之所以选择他汀类,主要是因为构成FMMs的脂类和胆固醇的合成都需要甲戊二羟酸途径,而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就是通过这个途径完成的。
一旦他汀类将FMMs的基本架构了,没了根基,PBP2a就不能抱在一起了,这时候它们的活性位点又了。就在这转瞬间,MRSA就从耐青霉素类抗生素变成不耐了。
实际上,早在2001年就有人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对感染的治疗有帮助,随后的数年间也有不少团队在临床上观察到了这个现象。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实际上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他汀类药物对FMMs的,依赖于甲戊二羟酸途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个途径。
有了这个研究结果之后,研究人员,可以考虑采用甲氧西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MRSA导致的感染。
这种治疗方式不易让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因为,他汀类药物没有给MRSA造成的压力,所以他们不会促进新型的耐药性产生,Lopez教授最后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