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常用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作者:  时间:2018-07-05  热度:

  肾病病人在不同阶段病情不同,机体的状态也各不相同;而肾病的治疗药物亦种类繁多,同一药物有不同剂型和给药方式,那么,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如何,又该如何选择治疗药物呢?

  ➤ 青霉素类: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缺陷,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常用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的杀菌机制与青霉素相同。与青霉素类不同之处是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好。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匹罗等。

  ➤ 大环内酯类:主要是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它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50S亚基中的肽酰胺转移酶活性而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是快速抑菌剂。常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 喹诺酮类: 通过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阻碍核酸合成,产生杀菌作用。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克林沙星、左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 多肽类: 细菌细胞壁糖肽聚合物的合成,因而妨碍细胞壁的形成。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霉素、多粘菌素E、多粘菌素B等。

  利尿剂是一类作用于肾脏、促进体内电解质和水的排泄、增加尿量、减少细胞间液,用于、肝性、肾性等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和腹水的常用药物。而且也是最有价值的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利尿剂有利尿、消肿、降压作用,肾病患者常用利尿剂有 3 种:

  ➤ 噻嗪类: 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后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常用药物如氢氯噻嗪。

  ➤ 保钾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干扰钠的再吸收和钾的分泌,适用于低血钾的患者,其利尿作用很弱,多与其他利尿剂合用。常用药物如安体舒通。

  ➤ 袢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上皮细胞,强力氯的重吸收,同时了钠、钾、氯的联合吸收,是最常应用的利尿剂。常用药物如速尿(呋塞米)、布美他尼(丁尿胺,作用是速尿的40倍)。

  ➤ 利尿剂: 肾病病人的大多数有和钠水潴留,利尿剂是首选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和具体药物如前所述。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剂(ACEI): 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ACEI类降压药同时还有减少尿蛋白、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开搏通)、依那普利(依苏)、贝那普利(洛汀新)。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在受体水平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压作用较ACEI更强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常用药物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亚)、厄贝沙坦(苏适、安搏维)等。

  ➤ 钙通道阻滞剂: 作用机制为阻滞平滑肌和心肌内钙通道,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心肌收缩下降,血压下降,常用药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维拉帕米等。

  ➤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脏β受体,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达到降压作用。常用药物普奈洛尔(安)、纳多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络(洛德)。

  ➤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 细胞毒药物: 免疫作用较强,作用持久,可减少疾病复发。多与激素协同用药,一般不单独应用。

  1)环磷酰胺: 主要是通过杀伤免疫细胞,其繁殖而免疫反应。是国内外应用最多的细胞毒药物。

  物通过环氧化酶,血栓素A2的合成;凝血活素形成等达到抗凝作用。肾病患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血栓,因此抗凝治疗十分必要。常用药物有双嘧达莫、阿司匹林、低量肝素。

  ➤ HMG-CoA还原酶剂: 通过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清除率增加,从而使血浆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 贝丁酸类药物: 增加肝外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减少肝脏游离脂肪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合成,载脂蛋白A1合成增加,高密度脂蛋白Ⅲ向高密度脂蛋白Ⅱ率升高。常用药物有吉非罗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

  最科学的选药方法是根据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在未有药物试验结果之前,应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肾盂肾炎与膀胱炎不同,属肾实质性疾病,要求血、尿中药物浓度均高,而且最好是杀菌剂,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阿莫西林等药物均可达到上述目的。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如过敏史、既往史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药物。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药类繁多,如何选择药物是临床的一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应以肾功能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尿蛋白及尿红细胞为目标。为此,一般极少选用激素或免疫剂,而是根据患者病情,对症处理。

  治疗肾炎的药物选择不宜过多过滥,“是药三分毒”,而且过多的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所以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特点,选择对症治疗药物。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治疗前需了解:1)结石的具体;2)结石的大小;3)结石的数量;4)肾脏的功能。然后作出治疗的选择。如结石不在肾盂及肾盏内则可不行处理,反之则行处理。结石小于0.5cm时可实行排石治疗,肾结石的治疗药物以中药为主,一般是口服溶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并能肾功能,修复肾脏的损伤,改变体内及尿液性状。如服用各种排石冲剂或溶石药物,可使小结石排出体外,但对于直径0.5 cm以上结石,服药效果不太理想,有时还会反复疼痛。当结石介于0.5-1.5 cm时可采用体外振波碎石治疗,在结石较大、数量多或肾功能不佳时,则选择手术治疗。

  肾病综合征最科学合理的选择用药方法是:先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因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并不相同。在没有条件或不同意做肾病病理检查情况下,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是目前消除尿蛋白最有效的药物,只要没有应用激素的禁忌证,均可应用。

  大多数患者对激素十分恐惧,主要是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激素的不良反应是比较大,严重者可出现股骨头坏死,但大部分明显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是因为激素的后果,而正规使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在激素效果不明显时可加用免疫剂,免疫剂的最主要作用是减少激素用量,减少复发次数与程度。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