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实验室研究干细胞特性意义何在?

作者:  时间:2018-06-24  热度:

  上周,FDA局长等刚在《新英格兰医学》撰文阐述了FDA对干细胞临床治疗秉承的审评原则和观点()。今天又看到了关于干细胞太空研究项目:在零引力下,人可能完全失去方向感或改变你秀发的发型。对培养皿中的干细胞是否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特作用?

  在今年的世界干细胞年会上,美国再生医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在太空零引力下研究干细胞的项目。值得关注和思考。

  其实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为敏物之一,高不成低不就。若离开地球表面,人的心血管系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宇航员的心脏会出现心律不齐或心肌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正是这些异常现象,促使斯坦福大学的生物细胞学家们开始研究在零引力下,人体心肌细胞如何变化?

  由于人的活体心肌细胞资源短缺且难以维持培养。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借助于干细胞在太空实验室里再生心肌细胞。按照实验室常规分化干细胞方法,研究人员重新编程了皮肤细胞或血细胞成为干细胞,然后再再生成为各自功能分化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等。与此同时,他们把地面上的实验室作为对照组,太空实验室的心肌细胞作为实验组对比研究。

  在一个月太空旅行之后,这些太空心增殖的肌细胞被带回地面实验室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出发前和返回地面后,哪些基因或关闭?细胞内结构产生了什么变化或萎缩等等。研究人员初步发现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有所改变,但一旦回到地球表面上,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这些改变除了在宇航员身体上已经得到了,也预示着在太空中自然年龄退化在加速,即人在太空中也许变老得更快些(看来人类还是呆着地球表面上更好些)。

  太空旅行和长期居住可能会造体损害,但人体不同组织的干细胞似乎反应并不一致。洛马林达大学移植免疫学家Kearns-Jonker利用一种小型加速器实验装置模拟不同引力和零引力,研究心脏粘附性干细胞——组织性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过程。

  她的研究团队发现从新生儿获取的心脏原细胞,比从获取的干细胞具有更好分化能力,展现了去分化表现——返回更原生状态,并且没有组织或器官差异性。这种现象也验证了返老还童是可能的。Jonker甚至发现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引力微作用在某些领域,特别是组织再生能力,对某些基因通造成改变。但在地球表面上,他们仍无法再现这种改变或发现差异。

  Kearns-Jonker已经测试了某些特质性心肌干细胞具有潜在能力,例如在成年羊的心脏病模型中,通过注射幼年羊心肌干细胞产生了一定的修复能力,如此的话,如果能通过小型加速器实验装置(创造零引力)让干细胞在此状态下预制备一周时间后,可能会更加强化干细胞的修复能力。

  梅奥诊所的干细胞科学家Abba Zubair则认为在零引力下,现有的干细胞临床治疗方案可能更有效:例如在太空实验室里,采用干细胞治疗诸如脑血管破裂而造成出血性休克。Zubair教授也在筹备开展类似的太空临床实验,验证其他细胞系来源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如何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

  总之,科学家们认为,依据现有干细胞培养和扩增技术,如果希望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则至少需要1-2亿数量级干细胞。而目前在太空零引力下还是有相当困难的,甚至几乎无法实现。

  另外一种思考,如果无法在太空实验室富集和扩增如此数量干细胞,那么,是否可以把在太空中生产的干细胞带回到地球表面上来,用有临床治疗呢?这样的干细胞是否安全?这些仍是未知数,也是他们希望探寻的下一问题。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