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闭幕

作者:  时间:2018-06-28  热度:

  2017年10月12-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为更好的促进肿瘤标志物领域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并延续和发展好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品牌论坛,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特别开设“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书奎教授担任,南方医院李荣教授,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河南大学医学院郭向前教授担任共同。

  由本次大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肿瘤标志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成长给予了期望。

  随后举行了“TBM青年优秀论文”颁仪式,此次评选委员会专家从大会的400多篇优秀论文中遴选出25篇,最终讨论选出特等2名:钟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夏承(空军军医大学);一等4名:崔兆磊(福建省肿瘤医院)、邓会岩(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何帮顺(南京市第一医院)、杜成(沈阳军区总医院);二等6名:伍继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徐君南(肿瘤医院)、景鹏宇(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曲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海凤(陕西省肿瘤医院)、任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优胜13名:冯海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秦绪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王金鹏(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岱(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范一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亮亮(空军军医大学)、郭旭(空军军医大学)、刘伟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郭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向廷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海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张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颁仪式结束后,一场由国家“青千”、“优青”获得者为主的专家团队贡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庄教授,报告题目是《Nanotechnology for innovative cancer therapies》,详细阐述了纳米生物材料在免疫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前景,及其在纳米生物材料治疗肿瘤转移中取得突破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谭静教授报告题目是《From Asian Cancer Genomics to Therapeutics》,分享了亚洲高发肿瘤NKTL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并在临床实验中针对NKTL筛选出了靶向JAK3/STAT信号通的治疗方案。谭静教授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研究、新型诊断标志物的鉴定和新型抗癌药物筛选平台的构建,并在肿瘤转移、耐药的机制和靶向治疗等多方面取得重大。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丁春明教授报告题目为《外周血游离DNA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ctD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特别强调了在肿瘤早筛研究中对ctDNA样本的要求。丁春明教授团队于2008年开发的基于质谱平台进行基因表达定量检测被选入Better World Report学术研究100大有实际应用的发明。

  “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凯教授,曾参与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s Project)、美国肿瘤基因组线图计划(TheCancer Genome Atlas,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计划(The InternationalCancer Genome Consortium)、荷兰基因组(Genome of theNetherlands)等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其报告题目是《基因组信息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基因组信息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叶凯教授在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及其相关领域取得显著,在Nature发表论文10篇,在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3篇。

  暨南大学教授在《肿瘤微中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发现》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肿瘤微中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发现,同时介绍了肿瘤微中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筛选策略及肿瘤标志物在微内部相互作用的机制,在其研究中成功构建了高度转移的肿瘤模式小鼠,并系统的了肿瘤发生的机制和精准诊断治疗的流程及策略。教授及其团队在肿瘤微研究和肿瘤标志物、治疗靶标的确认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空军军医大学黄启超副教授在《线粒体形态异常与肿瘤的恶性进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线粒体、融合在肿瘤中异常改变的机制及其在肝癌细胞增殖转移中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课题组最近发现的线粒体融合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引起了在场学者的极大兴趣。黄启超副教授及所在团队近年一直致力于肿瘤线粒体领域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IF>10论著2篇。

  誉衡基因赵国栋博士在《肿瘤免疫治疗精准化之》的报告中对肿瘤免疫治疗如何做到精准化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场讨论热烈,有效促进了青年学术交流,达到了碰撞思想火花的目的,“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取得成功。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