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2017] 谭云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进展

作者:  时间:2018-06-20  热度:

  9月7-9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儿童青少年医学学术会议于浙江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9月9日下午,207分会场召开的“疾病的物理治疗进展”专题会议中,回龙观医院谭云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为我们介绍了疾病的MECT治疗进展。

  电休克疗法(ECT)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使用樟脑癫痫治疗疾病和躁狂症;1934年,匈牙利神经病理学家开始使用注射樟脑(戊四氮)癫痫治疗紧张型症;1941年,Bennett采用南美箭毒作为肌松剂;1951年,使用琥珀酰胆碱肌松剂;1978年,APA出版第一部关于电休克技术和临床方面的规范和标准;2000年,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磁刺激诱发惊厥治疗疾病。

  目前,美国72%的科医生认为ECT安全有效,可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欧洲国家使用ECT的比例超过80%;欧美国家5-10%的疾病患者在接受ECT治疗。在我国,2005年的调查显示:全国15%的卫生专业机构开展了MECT;2012年的调查显示:全国有约400台MECT,每年有150,000人接受治疗(美国100,000人/年)。

  1. 研究显示,单独使用ECT/MECT治疗症患者,安全性高、疗效好、起效快(有效率81.2%/76.4%,完全缓解率49.3%);

  2. Meta分析结果显示,ECT/MECT对抑郁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79%,完全缓解率75%);

  3. 美国卫生研究所(NIMH)不推荐使用ECT治疗症(OCD)。但ECT可有效缓解症合并的抑郁症状;

  4. 2014年荷兰一项研究发现,ECT将可用于清除大脑中的痛苦回忆,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提供新方法;

  5. 一项MECT治疗老年障碍的研究中,205例老年患者中复发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80例(39.1%)、双相障碍64例(31.2%)、症46例(22.4%)、器质性障碍7例(3.4%)、情感障碍3例(1.5%)、分离转换障碍5例(2.4%)。MECT的有效率为8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4%。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记忆力减退、肌肉酸痛、心血管系统异常、以及谵妄。

  部分患者接受MECT治疗后会出现暂时的意识不清和性遗忘,少数患者的性遗忘可持续6个月以上。有研究显示,ECT/MECT治疗后,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

  一项使用ECT治疗32名障碍患者的研究显示:ECT治疗伴有明显的短期内顺行性记忆损害;在6次ECT治疗后,Randt记忆测试和个体记忆测试的平均分较基线时分别减少了14.8%和32.5%;记忆缺陷在接下来1个月的检查中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主观记忆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在增加,这与情绪的改善一致;在非记忆认知方面未发现损伤。

  另一项使用ECT或药物治疗40例(各20例)障碍患者的研究在治疗前1天、治疗结束后1天、2周、1个月和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状态,结果显示:ECT治疗结束后1天,患者的工作记忆有轻微的损害,但没有统计学显著意义;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表现出工作记忆方面的显著改善。该研究表明,ECT仅仅是暂时地影响工作记忆功能。

  一项基于85名患者、时间跨度为1997-2004年的多中心、随机、平行设计的研究,探讨了持续ECT和持续药物干预在第12周和24周时对记忆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持续ECT治疗和持续药物治疗的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发现记忆的测评结果有何不同。

  1. 三环抗抑郁药(TCA)可能出现肝脏副作用、意识障碍、过度镇静、以及心血管副作用,合并使用时需谨慎;

  4.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SSRI)相对安全,但与ECT合并时可能导致5-HT综合征。此外,突然停用SSRI类药可能会出现撤药反应(头疼、肌肉疼、恶心、疲劳),这与ECT的副作用类似;

  1. 抗癫痫药可提高癫痫发作阈值、缩短发作维持时间,当抗癫痫药被用于增强抗抑郁药疗效时,应在ECT时停用;

  2. ECT与苯二氮䓬合并使用,可导致治疗失败,应避免使用。尤其是长半衰期药物,可增加癫痫发作阈值、增加认知损伤风险;ECT与苯二氮䓬联用还可缩短发作的间隔时间、降低有效性;另外,突然停药有风险,应在ECT前逐渐减少剂量。

  历年来对ECT研究机制的包括单胺缺陷、γ-氨基丁酸能神经递质、谷氨酸能神经递质、以及目前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最近有研究显示,相比于RUL(右单侧)ECT和BF(双侧)ECT,BT(双颞侧)ECT可显著增加认知损害的风险;

  相比于传统ECT,局灶性电休克疗法(FEAST)和磁休克(MST)对认知的损害更小,但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