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7]EARLY-MYO: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PCI一点也不差

作者:  时间:2018-06-18  热度:

  指南推荐,STEMI患者优先选择直接PCI。而China PEACE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近10年直接PCI比例为27.6%,溶栓比例为27.4%。那么,溶栓后早期PCI是不是效果就不如直接PCI呢?

  27日,在ESC2017的Late-Breaking Science in PCI 2专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何奔教授报告了EARLY-MYO试验,该研究入选了大会学术委员会的LBS重点关注(Highlight)名单。研究发现,对于STEMI患者,先溶栓后介入安全有效。研究结果同期发表于Circulation。

  EARLY-MYO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采用半量阿替普酶的药物侵入策略(溶栓后常规早期PCI)与直接PCI策略在低危STEMI患者中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在国内7家中心入选了344例症状发作6小时内、预计PCI相关延迟(FMC-to-B减FMC-to-D)≥60分钟的STEMI患者。药物侵入策略组给予半量阿替普酶(8mg负荷+42mg,90min内),随后3~24h冠脉造影或补救PCI。主要终点事件为完全心外膜和心肌再灌注(TIMI血流3级、TIMI心肌灌注3级和ST段回落≥70%)。

  数据显示,药物侵入策略组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组(34.2% vs 22.8%,P<0.05),单一终点包括TIMI血流3级、TIMI心肌灌注3级和ST段回落≥70%均不劣于直接PCI组。

  两组30天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4.6% vs 17.9%,P=0.466);药物介入策略组的小出血为26.9%,高于直接急诊治疗组的11.0%;两组的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该研究表明,对于不能迅速接受直接PCI的低危STEMI患者,药物侵入策略安全有效,可实现早期完全再灌注。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