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S2017]盛琴慧:技多不压身掌握多种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方法

作者:  时间:2018-06-08  热度:

  WCT包括:(1)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传导阻滞,占15%~20%;(2)室性心动过速(VT),占80%;(3)SVT经房室旁道前传,包括各种预激性心动过速、逆向型AVRT、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占1%~5%。SVT包括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速、房速、房颤、房扑等。

  三者引起QRS波增宽的共同机制是:将正常两侧心室同时除极的过程改变为先左心室后右心室(或反之)的先后顺序除极,延长了心室的整个除极时间,引起QRS波群增宽。

  VT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而SVT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部分VT(特发性VT)主要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的病人,而SVT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动过速发作的症状与机制有关,病史中有频繁心动过速者SVT可能性大。研究表明,同一形态的WCT,病史超过3年者大多数为SVT合并差传。但特发性VT例外,特发性VT病人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可达数十年。

  房室分离是鉴别VT与SVT的重要心电图特征。20%~50%的VT存在完全性房室分离,其诊断VT的性为100%;15%~20%的VT呈室房文氏传导,30%表现为1:1的室房关系。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从心电图上识别出房室分离的比例却比较低。

  房室分离容易在心率慢时出现,平均心率为160次/分;V1导联更容易发现,如果V1导联没有发现室房分离,则可能在QRS振幅较低或接近等电位线的导联发现。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是诊断VT的另一重要指标,发生率约为5%~10%。发生条件为心室律<180次/分,无室房逆传,房室结下能正常。

  注意,SVT伴束支阻滞的WCT,如果出现束支传导阻滞一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因两侧心室同时除极,QRS波变窄,表现为心室融合波。

  当出现无人区电轴(-90°~±180°)时,诊断VT的符合率可达100%。国内研究显示,当窦性心律时电轴正常,心动过速时电轴位于无人区时,一定是室性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I、II、III导联QRS波均为负向波,也称为“肢体导联QRS波同向性”。LBBB型时电轴右偏(+90°~±180°)支持VT;RBBB型时,电轴左偏伴V6导联R/S<1,几乎均为VT。

  胸导联QRS波同向性提示VT。胸导联QRS波同向性指V1~V6导联QRS主波均为正向或负向波,诊断VT的性为90%但性较低,在VT中仅占20%,负向同向性和正向同向性约各占一半。

  第四步,V1、V6导联是否有符合室速的QRS波群图形:是→VT,否→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

  V1和V6导联QRS波群形态符合室性心动过速图形者为室性心动过速,即:RBBB型时,V1导联呈R、QR或RS型,V6导联R/S<1、呈QS或QR型波;呈LBBB型时,V1或V2导联R波>30ms或RS间期>60ms,S波有明显切迹,V6导联呈QS或QR型。

  aVR导联起始即为正向时,提示VT。Vereckei提出了更加简化的aVR单导联鉴别诊断流程,可满足急诊室的需要。提出这一流程图的理论基础是正常心律时心室激动波传导方向均aVR导联,故产生一QS形波。

  盛教授介绍,其他鉴别诊断方法包括病史和体征、物理刺激或药物试验、食管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等。

  尽管有上述多种不同的方法,但临床上仍有大约10%的WCT不能明确诊断。不能鉴别室上速或室速时应按室速处理。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立即电转复恢复窦性心律,然后再分析心电图决定是否行电生理检查。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