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死亡率是普通卒中的4.5倍。虽然影响LVO后临床结局的因素有很多,但血管再通是患者功能的强有力预测因子。由于机械取栓(MT)后血压水平对LVO患者早期结局影响的相关数据较少,近日Neur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观察机械取栓后BP水平与LVO患者早期结局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在3年期间对接受MT治疗的连续LVO患者进行评估,记录MT后24小时内每小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数值,并确定最高的SBP和DBP水平。基于血压目标值将患者分为三组:<140/90 mm Hg(强度),<160/90 mm Hg(中度)和<220/110 mm Hg or <180/105 mm Hg(允许的高血压)。三个月功能性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
表1 MT后头24小时内最高SBP和DBP水平(每增加10mmHg)与患者早期结局之间的关系
MT后最高SBP水平越高与LVO患者的3个月死亡和功能依赖性增加相关。这些关联于人口统计特征、血管因素、入组时SBP和DBP水平、入组时NIHSS评分和血糖水平、发作至穿刺时间等。此外,与允许的高血压相比,中度血压控制也与更低的3个月死亡率相关。
有趣的是,研究没有发现手术后BP水平与sICH风险之间存在任何关联。理论上来讲,一旦实现血管再通,再灌注损伤风险随更高的BP水平而增加。不过,研究者没有评估MT期间的BP水平,手术期间的血压变异性可能对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后前几个小时内sICH有些影响。
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不大,没有收集MT期间的BP水平数据,没有测量最终梗死体积等。此外,观察性研究设计并不能得出更高的手术后BP水平与LVO患者不良结局存在关系的结论。这些观察结果尚需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