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致江门19万余人受灾全市全力投入救灾复产9月16日17时,强台风“山竹”在台山市海晏镇登陆,江门全市7个市(区),73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台山、新会、恩平等沿海地区受灾情况较为严重。昨日,全省救灾复产现场会和广东江门抗击“山竹”台风农业救灾复产培训班在台山市召开。目前,江门各级各部门正全力投入救灾复产工作,确保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台风“山竹”正面袭击江门,据江门市三防办统计,截至18日18时,全市7个市(区),73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员19.6466万人,转移人口13.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45万亩,林木损失面积41.5万亩,水利工程水毁861处,直接经济损失共27.91亿元。
台风带来的导致江门农业受到较严重的损失。南都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农业救灾复产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农业保险承保单位正在进行灾后查勘、定损、理赔工作,水稻、家禽、水果等14个险种已累计接到受灾报案60280(户),农业部门加强指导受灾农户申请政策性农业合作贷款,解决农户复产资金来源。
此次台风“山竹”在台山海晏登陆,使当地遭受较大损失。台风过后过后,9月17日上午,台山市委、市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灾后复产工作会议,台山市委李惠文,台山市委副、市长谢少谋出席会议。
李惠文强调,要全力以赴,立即开展救灾复产。强台风后,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各镇街、各部门要切实提高站位,站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发扬连续作战,马上组织人员投入到救灾复产工作中,早一分,就少损失一分,尽最大努力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
李惠文要求,要迅速行动,尽快恢复基本所需。以人为本,把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落实保障,对已转移撤离的31327人妥善安排好食宿和医疗服务;强化管控,必须在强降雨和风暴潮完全过后才准许转移群众离开场所;服务,解决好受灾群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尤其要妥善安置好房屋受损的群众,确保有房住、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
二是加快抢修基础设施,尽快修复涉及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恢复通,全力抢修16条中断道,、林业等部门要加紧清理倒伏林木、折断树枝,避免影响道通行;公、交通等部门要立即组织机械力量、养护工人抢通受阻公,尤其是影响抢险车辆往来通行的道;、等部门要对灯、红绿灯、交通等设施进行巡查,发现受损马上修复。恢复通电,供电部门要争分夺秒抢修85个村的故障线小时内恢复供电。恢复通水,供水部门要急群众之所急,出现中断供水情况要第一时间组织抢修,最短时间恢复供水。恢复通信,通信公司要立即组织人手修复中断的33条通信线,保障群众对外联络畅通。
三是全面摸准受损情况。各镇街要“一对一”“点对点”,做好灾情摸底排查,做到详细到户、具体到人,实事求是地统计受灾数据。同时,分类帮扶、突出重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能够返回住处的,要协助其恢复正常生活;需要修补房屋的,清单管理、登记在案,立即协调开展修复;因财产损失而导致生活困难的,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渡过眼下。
四是严加防范次生灾害。针对前期降雨频密、土壤水量饱和的现状,加强防范山体滑坡、高处落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面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密切关注后续降雨对各项水利工程的影响,对受损的水利工程,水务部门、属地镇街要第一时间组织抢修,及时排除隐患。
五是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各镇街要协助受损群众、保险机构用最短时间完成理赔工作。同时,组织农民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联合各个镇街,上门入户、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水、扶苗洗苗、补施肥料、防病除害、作物补种等工作,力争农业不减产、不减收。指导渔业减低损失,海洋渔业部门要指导养殖户做好水中杂物清除、水产种苗补投、患病鱼群治疗、养殖水体消毒等工作,帮助其减少损失。协助企业恢复生产,科工商、发改、安监等部门要实地走访受灾企业,协助企业尽快修复主体厂房、机械设备、办公设施,恢复正常生产。推动旅游正常经营,旅游部门、属地镇街要协助旅游景区尽快修复受损设施,争取“十一”旅游黄金周前全部恢复经营。
六是社会和谐稳定。各镇街要认真做好受灾群众思想工作,稳定受灾群众情绪。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查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社会安宁有序。物价、市监等部门要强化市场巡查,严查哄抬物价行为。卫计部门要牵头各个镇街迅速对被淹区域全面消毒,各类疫情发生,同时各医疗机构要保障正常运作,及时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李惠文指出,要精心组织,夺取防风全面胜利。各镇街、各部门要发扬不怕累不怕苦,把救灾复产工作切实抓好抓实抓细。
谢少谋提出,接下来救灾复产工作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即经费、抢修、保障、防患、生产、统计。
做好经费,要迅速落实救灾复产资金,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全力保障各镇街各部门开展救灾复产工作。
做好抢修,要抢修电、清理障,以“通、通电、通水、通信”为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的抢修工作。
做好保障,各镇街各部门要保障受灾群众有房住、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
做好防患,要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继续加强对山塘、水库、水闸、河堤、建筑工地棚架、广告牌、街灯等的检查,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的。
做好生产,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企业复产,相关部门要落实职能,帮助解决农户、企业在恢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做好统计,要做好各项灾情的统计,实事求是统计受灾情况,对统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快速解决问题。
9月17日早上,台山市赤溪镇冲金村委会八十亩冲河出现了漫顶险情,除险加固迫在眉睫。50岁的曾稳浓是该村莲塘一村组长,也是一名。他第一时间带领着其余6名村民小组组长,跳入水中为堤坝加固。
“从来没见过河水涨那么高,比正常河面涨了近1米。”曾稳浓赶赴现场后发现,洪水已漫过河堤,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2000多亩农田将会是一片汪洋。曾稳浓顾不上穿上雨衣,冒着风雨,抹把脸,迅速投入抢险工作。因为水流太急,为了防止沙袋被冲走,必须先用竹子插入河流底部,搭建一个稳定的框架,再把沙袋放入其中。曾稳浓二话不说跳入水中,把竹子固定在河道底部。在连续作战6小时后,险情成功解除。
16日深夜,台风带来的暴雨一直袭击粤西一带,潭江河水位暴涨,台山市水步镇密冲村、荔枝塘村、冈宁村等沿江一带出现严重的河水倒灌,几个村委会境内全面受浸,洪水围困多户群众,急需转移和补给救灾物资。
收到通知后,水步镇民兵应急连连长雷伟旋立即带领20多名民兵赶赴受灾严重的密冲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比较熟悉冲锋舟的使用方法,与救援队员驾驶冲锋舟深入农村开展救援工作。从17日凌晨到当日下午,将100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
9月16日14时许,台山市四九镇,多处大树倒下,户外的铁棚、广告牌等摇摇欲坠。白石村委会祖孙两人被困危房内,婆婆半身瘫痪,孙女十二岁,如不及时救助,随时都有生命。接警后,四九的副所长曾伟杰迅速带领辅警赶赴现场救援。
老人家住在偏僻狭窄的小内,警车难以开入,曾伟杰马上冲下警车徒步进入危房开展救援。由于老人中风无法行动,曾伟杰在辅警的协助下,毅然背起老人冒着暴雨一步一步向警车靠近。另一随后也将其孙女送上警车,在车上,曾伟杰同志细心询问了老人、女孩的身体情况,了解到祖孙两人都无大碍后,三人齐心协力成功将她们安全送往附近的场所。
为了抗击“山竹”,身处陕西省延安市异地培训学习的恩平市牛江镇副镇长邝健豪,于9月15日连夜赶回牛江,参与指挥开展防风工作,带领镇三防办全体干部通宵值班值守。第二天,邝健豪拖着疲累的身躯,继续奋战在抗风救灾第一线名)被困在西坑林场一山头,需要紧急救助。当时,正是台风“山竹”凶猛袭击、疯狂的时候,在得知该情况后,邝健豪联同、消防以及西坑林场等有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受“山竹”影响,通过救援点的道被大水冲毁,沿途全是被风吹倒的树木,且正值夜晚,救援非常恶劣,救援队员只能冒着,一边清理障,一边踩着泥泞,翻山越岭,拉着救援绳,趟过被水淹没、水流非常湍急的河道赶往救援点。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全力营救,被困的12名群众(其中有7男3女及2名小孩)于9月17日凌晨1时许被安全营救,身体状况良好,并被安置在大沙中心小学。
郑金伦,现年6O岁,2003至2018年在恩平地方公站工作,2007年。
在今年防御台风“山竹”过程中,郑金伦凭借自己历任公站安全管理员的专业,带领清障队伍和抢险队伍,冒着大雨对管养的沿途被台风刮倒的树进行清障任务,在台风登陆后的6小时内,清理县乡道里程达15O公里,确保9月16日半夜12时前,全市所有县道能单边畅通。
据台山市三防办初步统计,截至18日10时,全市受灾人口6.35万人,转移人员3132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88万亩,受灾林业27.41万亩,公中断16条次,供电中断60条次,通讯中断33条次,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台风过后,9月17日上午,台山市委、市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灾后复产工作会议,市委李惠文,市委副、市长谢少谋出席会议。李惠文强调,要全力以赴,立即开展救灾复产。
目前,台山市对已转移撤离的31327人妥善安排好食宿和医疗服务;全力抢修恢复了16条中断道;供电部门抢修85个村的故障线小时内恢复供电;全面摸准受损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渡过;次生灾害,加强防范山体滑坡、高处落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面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各镇街协助受损群众、保险机构用最短时间完成理赔工作,同时,组织农民生产自救。
台山市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全力保障各镇街各部门开展救灾复产工作。
截至9月17日8时,受“山竹”影响,新会受灾人口2.44万人,转移人口1.943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万亩,直接经济总损失约2.21亿元。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新会区各镇(街、区)都总结了以往防御台风的有效经验,提前做好准备,为台风“山竹”过后的抢险复产工作赢得先机。如双水镇,在“山竹”来之前,该镇就提前准备了各种大型清障工具,包括吊机、钩机、铲车等。台风过后,该镇多处出现折树阻、水淹断电等情况。9月16日入夜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双水镇迅速出动各种抢险机械,抢通主要交通干道,在9月17日上午实现镇内主要交通干道通车。
在台风离开后,新会也迅速展开救灾复产工作。目前,新会区所有道恢复畅通,受损电力、通讯设施得到修复。12个镇(街、区)均已成立复产指导小组,落实农林牧副渔救灾复产各项措施。新会区税务局还第一时间到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受灾情况,并主动送上《灾后重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宣传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助企业渡过。
据恩平市三防办统计,截至17日11时,全市共11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目前,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台风过后,恩平市农业局迅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组成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等技术指导组,兵分几深入全市灾区开展调查摸底和灾后复产指导工作。技术人员向受灾养殖场户发放消毒药,并开展灾后核查与灾后自救指导工作,重点指导病死动物灾后消毒工作和禽畜养殖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防止了传染病扩散,确保灾后人畜安全。截至目前,发放消毒药品共计2200公斤。
台风“山竹”登陆后,鹤山市最大过程降雨量出现在址山镇,为302.6毫米,其余镇街过程降雨量均低于260毫米。受强风及降雨影响,鹤山市多处受灾,10个镇街132村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各镇街排查汇报,址山镇新桥水西河围段、东溪河支流东溪村委会河堤发生多处漫顶,河水倒灌。西河围段出现2处缺堤,致使4条村庄受浸,最深受浸1.5米,严重影响围内1142户438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河堤漫顶缺堤造成房屋受损56间,鱼塘受浸350亩,农田受浸4000亩。
17日上午,鹤山市委伍培进赶赴现场督导救援抢险工作。市三防指挥部派出应急抢险分队及180名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调配1万个编织袋、抽水机等抢险物资,对缺口的堤围进行堵口修复加固加高处理。18日,市武装部调派400名民兵抢险力量赴址山镇协助开展救援抢险工作。鹤山市在18日21时,全市已全面恢复通水、通、通电、通信,市民群活秩序恢复正常。
目前,鹤山市农林渔业局成立救灾复产督导小组组织救灾复产,指导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尽快修复台风损毁的鱼塘和养殖设施,帮助养殖户及时补充被洪水冲走的鱼苗,抓紧协助整理修复水毁农田,禽畜栏舍,指导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适时开展改种补种、追施肥料、防治病虫害等灾后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受灾作物及早恢复生长。各镇(街)安监局均开展认真排查安全隐患,避免造成二次伤亡损失,受损企业请专业人员修理厂房、设备和供电设施,确保在安全情况下全力恢复生产。
据市三防办统计,截至17日14时,台风“山竹”共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2.58亿元,工交运输业3.39亿元,水利0.53亿元。
台风造成城区水浸,市三防指挥部调动全市各种应急抢险救援队伍,集结武装、及相关镇街民兵应急队伍共1533人,出动冲锋舟10艘、橡皮舟20只、车辆72台,投入到三埠、长沙、水口、赤坎4个镇街进行人员安全撤离及工程抢险,一共安全撤离受灾区群众14672人,水务部门派出3个技术组共6人到有关镇街进行水利工程技术抢险指导。
市共4条堤围出现险情,其中,潭江干流水口镇金山堤桥溪段漫顶出险65米,通过连夜抢险已完成加固;潭江干流水口镇泮村堤泮村段漫顶出险10米,通过连夜抢险已完成加固;潭江支流赤坎镇江南三闸连接段出现漫顶决口1处8米,待潭江水退后再进行修复;新昌水迳头堤围古塘段漫顶出险60米,待潭江水退后再进行修复。整个防御工作期间,没有出现人员死亡事故。江门支队、江门消防支队共派出115人支援市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9月18日上午,江门市市长刘毅深入市受强台风“山竹”的一线开展灾后复产工作检查。市整个防风救灾过程没有出现人员死亡事故。市成功撤离、转移区域人员共计9768人,场所432个;景区关停7个;渔船安全回港330艘,住家船安全回港131艘;市各部门发出预警信息72条、26万人次接收,全市落实3623名抢险救援人员24小时待命。
截止9月19日,市“五通”恢复工作已基本完成,并迅速开展灾后清洁清障大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复产。
台风期间,江海区出动、、人武部、民兵等各类抢险救援人员共3300多人参与抗洪救灾;出动抢险车辆250台,机械450台;转移群众4739人,避护场所78家,避险安置发放折叠床270张,毛巾被1652件,方便面992箱,盒饭2950份,床席610床,凉席1652张等,总共投入救灾抢险资金3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