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4小时】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羽翼丰满地理信息中的时间和空间是的基本属性。现代信息社会中85%的信息与、时间相关。从导航技术发展历史看,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人们一直在寻求更为先进的获取空间和时间信息的手段。目前,卫星导航已经成为最重要的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timing,即定位、导航、授时)手段,能够为全球地表和近地空间提供服务。未来,PNT体系将是定位导航设施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斗三号”卫星系统跨度大,创新性强。对标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到今年年底,“北斗三号”卫星系统还要发射11颗星,实现“一带一”沿线颗星的发射组网任务,实现全球组网目标。可以说,北斗20多年的发展跨越了美国GPS40多年的历程。
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是各种PNT技术、系统和服务的总称。它覆盖和贯穿了时空基准的建立、维持、传递与应用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人类的活动空间提供统一、精确、可靠的时空信息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已然是当今最重要的PNT系统,但是受卫星导航信号物理特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并不能作为唯一可依赖的PNT手段。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各类PNT手段的创新发展,通过多手段系统集成,形成体系化的国家级PNT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PNT体系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开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互用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实施多技术融合增强、多手段补充和备份系统建设,建成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北斗综合PNT体系,满足、经济社会时空信息保障需求。
PNT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五层:在最外层深空领域主要发展脉冲星导航技术;在中高轨道空间主要发展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在近地轨道空间主要开展低轨导航增强系统建设;在地表主要开展北斗导航系统与5G、数据链等通信系统的深度融合;在水下重点建设海底控制点水声导航、匹配导航等水下导航系统。
去年,我国发射了一颗脉冲星,做了大量的试验,可为深空、航天提供自主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今后,北斗导航系统时间和空间的基准就可以通过脉冲星来提供,成为“北斗”的“北斗”。
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要在“北斗三号”卫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定位、星间链六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更好地融入到国家网络信息体系。
以北斗导航系统为核心的国家PNT体系不是所有PNT技术与系统的简单集合,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做统筹、融合、协调,从满足最大共性需求出发,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提高体系建设以及和使用的效费比。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全空域、全时域、全信息、高可靠的使用要求。在人类重点活动区域,实现多种PNT 手段的体系融合,使服务能力更加稳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