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星期二研究方法导论:文献综述

作者:  时间:2019-02-13  热度:

  朱老师的特色就是基于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被反馈的学生来说,是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旁听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案例学习。但同时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知识的传授不够系统,另外学生的作业毕竟不具备经典意义上的好的文献综述,尤其我们这些初学者,还是需要有规范,所以也应该提供一些什么是好的文献综述的文章。这样或许会更好些。

  今天第一个汇报的学生研究题目是《教师幸福感的本体论问题研究》,她的综述提纲为:

  上面增粗部分为修改意见。朱老师和同学们的另外的意见有:1、概念解读与内涵有重复;2、幸福感影响因素,不属于认识论。属于本体论,

  1.1.3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反思是一种内省,提高德性的一种方法(德性观)

  朱老师的建议是:在做文献综述时,要把这个观点的概念核心要素梳理出来,你给予它一个界定,比如内省方法观、元认知观、德性观等,就是概念化,这才是综述,不要去简单的抄人家的观点,像上面只是叙述了它的主要意思。你这是在分类,后面什么观就是一种概念化。

  查阅文献后,要把文献内的观点等进行罗列、分类和概念化,要做到尽可能做到概念化。但许多同学还只做到了第一步罗列。文献综述时,表达式是:关于()的研究,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在做文献综述

  该片论文在文献综述时,不需要做基于差异的综述,因为这是你的研究设计部分需要解决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都有知识谱系,这两者逻辑如何建构

  朱老师对我们的文献规范的写法不满意,于是又回到幻灯片去展示老的内容,而且强调我们先从规范做起,再去生发。

  2、相关综述:是否有学者对这个选题已经做过文献综述?综述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4)关于本选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国内学者对国外的研究;国外研究。

  6、综述结论(对问题提出的回答、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评价、提出本选题的研究问题将要研究的方向)

  访谈法、质化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实物收集法、测验法、问卷法、量化观察法、内容分析法

  该文获得了朱老师的表扬,朱老师说有的文献不是问题路径,而是分析路径。建议该论文改成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述评(综述),如果要写进展与趋势要告诉有什么进展和趋势,。

  朱老师认为,文献综述也是自己的观点表达,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历来的大部分研究,教师声望都用排名的方式(逻辑),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声望研究的排名观,这就是自己观点的表达。

  附:我的请教: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质量监测标准体系构建研究。1、文献综述要界定的概念:教师质量、教师质量监测、教师质量监测标准、监测标准、标准体系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