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皖军在前行:综述安徽作家再获鲁迅文学奖

作者:  时间:2019-01-08  热度:

  时隔22年,安徽作家再获鲁迅文学奖,我省原创文学取得新突破“文学皖军”在前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我省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火热生活,保持创作激情,不断推出体现“四个讴歌”、展现江淮儿女投身改革发展火热实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江淮文化品牌,凸显安徽文化“软实力”。

  “综观这次鲁奖的获奖作品,包括陈先发的《九章》,我们看到原创文学正从过度消费自我的小格局中突破和解放出来,一大批有质地、有声音、有态度、有精湛艺术水准的原创作品,正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合肥文研所所长洪放认为,“文学是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的忠实记录,而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又为文学,尤其是原创文学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学创作唯有彰显时代精神,才能获得读者的普遍共鸣;唯有深耕本土,才能汲取滋养灵感的源头活水。 “在当前的安徽,富有生机的各类社会创新实践、沸腾的基层生活样本,更是取之不尽的丰沛写作资源。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的生态和人的生态,对我的滋养和教育,就是我每一个字的源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陈先发介绍,他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拉魂腔》,安徽的风物、安徽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在那本书中有更深刻的表达。

  青年作家胡竹峰说:“我的文学初心很简单,就是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也是我现在写作的乐趣。一个优秀的作家,如果要对时代发声,就要写出体现更广阔的人情物理、天地民心的东西。 ”

  聚焦伟大时代,讲好安徽故事,安徽文学近年来成绩喜人。目前,我省已经连续实施三届“安徽省中长篇小说精品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现实题材和本土文化题材创作,同时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作家深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结合党和国家重大节点,开展文学创作和征文活动。今年初以来,反映我省科技创新成就的报告文学《领跑者》在《人民文学》第8期“新时代纪事”栏目推出;以全国重大典型张劼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的《特殊的勋章》,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组织的“时代楷模”报告文学创作项目。 1月至7月,我省作家已有42部小说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发表或转载,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陈先发荣获鲁迅文学奖,对安徽作家尤其是我们青年作家,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在深受鼓舞的同时,我更感到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许诺晨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也是最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我们青年作家要坚定创作理想,力求实现思想往深处走、情怀往高处走、知识往广处走、创作往新处走。 ”

  “如今,全省作家队伍明显壮大,除了50后、60后、70后作家外,80后、90后作家也开始崭露头角。 ”谈到安徽作家群体现状,省文联名誉主席季宇欣喜地说,由于我省对文艺人才充分尊重,为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老中青作家创作热情高涨,人人以出作品为荣。年近八十的老作家温跃渊仍笔耕不辍,今年将有三本关于小岗的书出版;年轻作家赵宏兴、陈斌先、孙志保、杨小凡等也佳作不断。

  繁荣文学创作、推动文学发展,既需要一批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学精品,又需要建设一支献身文学事业的人才队伍。“一个年长一点的写作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扶新。扶新就是希望培植未来,为新人展示自我尽可能多地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露头、多发声、早成名。 ”陈先发以甘肃不断推介文学“八骏”,带动“文学陇军”驰骋文坛为例,说明培养文学后备力量的重要性。

  推荐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脱产学习,与鲁迅文学院合办“鲁迅文学院安徽班”,连续七年开展“安徽文学大讲堂”近年来,我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作家创作能力。同时,创新机制发现优秀青年作家、选聘签约作家,先后遴选培养五届共69名签约作家,并建立签约作家导师培养机制,开展知名作家、评论家、期刊主编改稿,培养中青年文学创作骨干力量。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