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fei19900611 专注于文档的分享,各类型的考试资料以及行业资料 如对我的文档有兴趣,欢迎前来阅读分享。 注意:所上传文档均来自网络,亦属于其他人上传的资源,如遇版权问题,请留言或其他方式通知来做出相应的处理
内容提示:60F L CJul. 2009Vol.6 No.4 (General Serial No.30)教学研究 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英语写作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的内容、数量、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志雪、李绍岩(2003)曾对1993到年至2002年10年间发表在国内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做过统计分析,重点阐述当前英语写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预测。姚兰、程丽妮(2005)对1980年至2003年间发表在国内7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做过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了英语写作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得出与李志雪、李绍岩(2003)相似的结论。但是,从2003年到2007年这5年来,随着...
60F L CJul. 2009Vol.6 No.4 (General Serial No.30)教学研究 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英语写作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的内容、数量、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志雪、李绍岩(2003)曾对1993到年至2002年10年间发表在国内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做过统计分析,重点阐述当前英语写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预测。姚兰、程丽妮(2005)对1980年至2003年间发表在国内7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做过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了英语写作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得出与李志雪、李绍岩(2003)相似的结论。但是,从2003年到2007年这5年来,随着写作教学方法和英语写作理论、认知语言学、心理学、语料库、统计学、计算机、特殊用途英语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外语研究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国内英语写作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有必要对近5年来的写作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拟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述评黄建滨 于书林 浙江大学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的状况进行一次文献分析,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比1993年至2002年间的英语写作研究,旨在阐述分析近5年间英语写作研究中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英语写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文献范围和统计方法本文选取了2003年至2007年间国内出版的17种外语类期刊,它们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等。我们从中选出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共229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之一。同时,为了对比分析,我们还选取1993年至2007年国内的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从中选出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共251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之二。本文运用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卡方检验。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9) 04-0060-06摘 要:本文对1993年以来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状况进行了一次文献研究。研究对象为1993年至2007年间国内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和2003年至2007年国内17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以来,国内英语写作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平稳发展,但研究数量远远超过2003年之前的研究;实证研究已经开始逐渐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占相对优势地位;研究内容焦点有所变化。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内容重复、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对学习主体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实证研究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写作主体需要全面化,统计方法运用还有待于改善,研究对象写作本身需要具体化、情境化;此外,写作教材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主题词: 英语写作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展趋势12作者简介:黄建滨,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习得,E-mail:。于书林,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E-m a i l: 。 612009年7月第6卷 第4期 (总第30期)中 国 外 语英语写作研究的现状3.1 基本趋势经过SPSS统计的数据和卡方检验的结果,17种国内外语类期刊2003年至2007年5年间发表的英语写作论文没有显著差异(Pearson Chi-Square=3.293,Sig.=.510.05),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17种外语类期刊上刊登英语写作文章总篇数达229篇,仅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便刊登英语写作文章124篇,占总篇数的49.40%,几乎等同于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的文章数量之和。而从1993年至2007年15年间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写作研究统计来看,差异显著(Pearson Chi-Square=76.677,Sig.=.000.05),我国对英语写作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研究数量最多,达32篇,占总篇数的12.75%(见图1)。3.2 研究方法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借鉴李志雪、李绍岩(2003)研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分类的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实证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研究以系统的、有计划的采集分析材料为特点,包括定量、定性以及二者的结合图1 1993年至2007年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英 语写作研究趋势表 1 2003年至2007英语写作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研究方法年份实证性研究非材料性研究合计2353.7%100%7合计所占百分比46.29%表 2 1993年至2007年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英语写作研究方法类型变化00实证性研究非材料性研究2 (18.2)9 (81.8)1 (14.3)6 (85.7)1 (9.1)10 (90.9)2 (18.2)9 (81.8)1 (20)4 (80)4 (36.4)7 (63.6)3 (23.1)10 (76.9)6 (42.9)8 (57.1)总计7总篇数实证性研究9 (40.9)13 (59.1)10(50)20 (62.5)20 (76.9)17 (68)9 (42.9)118 (47)非材料性研究13 (59.1)9 (40.9)10 (50)12 (37.5)6 (23.1)8 (32)12 (57.1)133 (53)总计513运用;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经验总结和观点陈述,理论思辨等(文秋芳,2001;高一虹,1999)。表1显示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英语写作研究中,实证研究已经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占相对优势。实证研究文章达到123篇,占总篇数的53.71%,而非材料性研究占到46.29%。 从表2和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 (1) 1993年至2002年10年里,我国英语写作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一直占绝对优势;实证研究在1998年开始逐渐增多,实证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文章数量之间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1993年至1997年5年中,实证研究文章仅有7篇,占总文章篇数的15.6%,而非材料性研究占到84.4%;1998年至2002年间,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实证研究文章达到35篇, 62F L CJul. 2009Vol.6 No.4 (General Serial No.30)图2 1993年至2007年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英语写作研究方法类型变化趋势图3 英语写作研究中各类文章所占比例4占总文章篇数的42.7%,而非材料性研究占到57.3%,二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2) 2002年以后实证研究开始逐渐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占优势地位。2003年至2007年间,实证研究文章达到76篇,占总文章篇数的61.3%,而非材料性研究占到38.7%,实证研究已经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取得相对优势。但是,2006年和2007年的实证研究有所下降,2007年下降到42.9%。3.3 研究内容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将2003年至2007年发表在17种外语类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论文共229篇大致分为9大类(表3)。表 3 英语写作研究内容分类标准类别主要特征1篇章结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写作体、段落、句群关系、语篇分析、标题等)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写作软件教学、写作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写作课程设计等)写作评估与测试(写作评估、评分、测试、反馈)影响写作因素(思维方式、写作策略、认知心理等)写作相关问题(写作错误、写作现状分析、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探讨等)写作与相关课程或学科的关系(写作与阅读、心理语言学等的关系探讨)写作语言(词汇、语法、修辞、拼写等)写作教材(书评、教材使用体会等)其它(英语写作研究之研究、 写作研讨会记录等)23456789经过S P S S统计的数据和卡方检验的结果,17种国内外语类期刊2003年至2007年5年间发表的英语写作论文内容有显著差异(Pearson Chi-Square=89.498,Sig.=.000.05)。英语写作研究比例较大的领域是写作教学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研究和写作测试与评估。其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最多,占到28.38%。而写作相关问题、写作与相关课程或学科的关系、写作教材研究这3部分研究比例偏低,均不到5%。其中,写作教材研究比例最低,仅为2.18%。根据李志雪、李绍岩(2003)对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发表在国内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写作研究的统计分析,写作研究论文所占的比例前3位的是:英语写作教学法(29.31%)、写作与相关课程或学科的关系(15.74%)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失误及其他论文(15.74%);所占比例偏低的是写作测试和评估(6.30%)。经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写作与相关课程或学科的关系研究则大幅度下降,从15.74%降到4.37%;而影响写作的因素研究和写作测试与评估两个方面的研究处于上升趋势,分别从13.39%和6.30%上升到18.78和13.53。英语写作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1993年至2007年15年间,国内外语界对英语写作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研究数量颇多,研究内容广泛,表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受到外语界的重视。这里我们以2003年至2007年间大量的写作研究为根据,审视我国的英语写作研究现状。 4.1 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大幅度上升的原因首先,写作教学地位的上升促进了写作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写作逐渐从一个边缘性、附着性的学科角色中独立出来,写作教学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外语教学慢慢从偏重阅读和听说技能的培养中开始将目光投向写作这一重要领域。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网络媒体软件、作文评改软件等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许多研究者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探讨英语写作的过程模式、影响写作的因素和写作策略的使用,语 632009年7月第6卷 第4期 (总第30期)中 国 外 语料库也被广泛应用到写作研究中(修旭东、肖德法,2004;王俊菊,2006;王立非、张岩,2007;徐锦芬、唐芳,2007)。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基于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书面语料,研究和描述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二语写作研究的一个动向。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共有14个,主要用于开展基于学习者作文语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立非,2005)。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网络资源、写作软件、文字处理器、句法分析器以及作文自动评分软件系统等的研制与应用也为写作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何培芬,2005;万鹏杰,2005;文秋芳,2007;葛诗利、陈潇潇,2007)。再者,写作研究的上升也在于写作测试的反拨作用。国内大型英语测试都包含写作部分,而且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和英语专业四级、八级改革,写作部分权重加大。这促进了英语写作教学和写作研究的发展。近年的写作研究中不乏对写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张红霞、王同顺,2004;简庆闽,2005;修旭东、肖德法,2006;文秋芳,2007;韩宝成、赵鹏,2007)4.2 英语写作研究内容的变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仍处于领先地位,影响写作的因素研究和写作测试与评估研究增多,而写作与相关课程或学科的关系研究明显降低。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探讨、写作理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写长法探讨方面。其中,影响写作因素研究中,以思维方式、认知心理与认知策略对写作的影响研究为最多。这些文章主要探讨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认知结构策略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王立非、文秋芳,2004;修旭东、肖德法,2004;刘润清,2004;李松涛,2005;文秋芳,2006;何万贯,2007)影响写作因素研究增加的原因在于外语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写作因素的研究来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得益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迅猛发展,研究者可以借助认知理论来探究写作者的写作心理模式和结构。这也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写作的过程研究,将写作看作一个思维与认知的过程来看待是写作研究的一大进步。写作测试与评估研究也是近年来写作研究的热点之一。写作作为一项输出技能,能够反映学习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写作试题具有高效度、准确性、得体性等优点,能够在较高语篇层次上测试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李筱菊,1997),因此国内外英语测试中一般都会包括写作试题。但是,由于写作的主观性,评分不容易客观,所以试题的信度和可行性难以保证。寻找写作试题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的平衡点成为测试专家的任务之一,也促使外语写作教学研究者纷纷投入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因此,近年来关于写作测试与评估方面的文章多了起来。4.3 英语写作研究方法的变化实证性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写作研究,材料和数据的系统收集与分析已经逐步取代个人经验介绍和思辨性讨论的主导地位。2003年至2007年间,实证研究文章达到76篇,占总文章篇数的61.3%,而非材料性研究占到38.7%,实证研究已经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取得绝对优势。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个人经验的介绍和思辨性的讨论,同时外语研究者也具备试验研究的意识和素质,而且外语研究也迫切需要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来充实英语写作研究,以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进步;此外,基于语料库的作文研究从根本上也拓宽了二语写作研究的视角和途径,所以近年来英语写作实证性研究逐渐取代非材料性研究,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研究更是如此。英语写作实证研究涉及写作研究内容的方方面面,主要围绕下面几个重点展开:思维方式,母语水平,认知策略等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国学生英语作文在语言和语篇上存在哪些特点;英语作文评估与反馈研究;如何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王立非,2005)4.4 已经解决和有所解决的问题李志雪、李绍岩(2003)和姚兰、程丽妮(2005)指出了我国英语写作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其中不少已经在近5年的研究中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1) 同一主题的重复研究与探讨仍然存在,但大多采用了新的理论或者采用不同的研究角度。国内外关于“结果法”与“过程法”的介绍与研究已经不胜枚举,但是陈玫(2005)对写作水平不同的两组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每组60人)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检验不同教学方式与不同写作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发现 “结果法”适合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过程法”适合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最终得出结论: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针对合适的教学对象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写作理论、语言学、习得 64F L CJul. 2009Vol.6 No.4 (General Serial No.30)理论等的新发现和新进展,重复研究的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即使研究方法和过程相似的研究,在不同的时代和新理论的指导下,也可能得出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重复研究。(2) 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近年来,实证性研究已经取代非材料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上述的统计分析和论述中可以看到,不再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写作教学方法实证性研究偏少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国内研究者不在停留在写作教学方法的介绍、描述与分析,而是逐渐将其付诸于实证研究中。例如,蒋显菊(2006)对综合英语教学中采用LSRW(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写作教学模式及其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以重庆师范大学一、二年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就以上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历时7年多的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写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3) 对学习主体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也已经解决。2003年至2007年5年间,诸多研究将重点放在写作主体、写作个体差异、写作心理和认知过程、个体写作策略差异、认知结构和策略差异、自我评改、同伴互评反馈等。这说明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对象已经包含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写作。 (4) 由于写作本身毕竟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色彩,因此对于写作水平的评估一直缺乏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尽管这一问题还无法根本解决,但是,国内研究者正在尝试并努力探寻更为客观的评估模式,积极研制开发相关作文评改软件,探讨评分和反馈的类型,介绍国外先进作文自评系统技术。4.5 有待解决的问题(1) 近5年来,我国英语写作研究中实证研究明显增多,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实证研究数量增加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证研究的质量。目前的实证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实证研究样本过小、周期过短、研究样本单一,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研究过于偏重大学英语层次的写作研究。国内外语类期刊发表的外语写作实证研究中,有关大学生的占93% (王立非,2005),而对于其他层次的学习者关注太少,与国外写作研究层次的广泛相比,我国的写作研究范畴亟待进一步扩大。其次, 影响写作的因素错综复杂,实证研究中的变量不容易控制(姚兰、程骊妮,2005)。由于写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些变量本身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写作实证研究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不能合理地控制和解释变量,那么实证研究的质量将难以保证,结论也就难以让人信服。此外,英语写作实证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运用还有待于改善。根据赵蔚彬对1995年至2000年国内出版的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统计手段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对统计手段不十分熟悉,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足。英语写作研究也不例外。(2) 写作研究需要具体化、情境化。目前的写作研究主要是笼统地谈写作,没有根据文章体裁、写作用途、写作环境等将其具体化。主要表现为写作体裁意识不强,对专门用途英语写作关注不够。针对不同体裁和不同用途的写作,写作教学方法、影响写作因素、写作语言语篇等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写作者也会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而这些在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部分研究涉及写作体裁的教学和语言层面的差异,特殊用途英语写作领域也局限于经贸英语和科技英语的讨论,而对于写作研究中像影响写作因素等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殊用途英语的其他领域以及不同类型发英语测试中的写作研究关注的太少。(3) 外语环境下的二语写作研究的社会、教育和学术意义没有得到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界的重视。目前的研究中对于外语环境下和二语环境下英语写作的特点、影响写作因素以及写作过程的异同探讨的太少,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应加强外语环境下的英语写作研究。(4) 写作测试领域有许多研究的空间。例如,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研制更为客观的作文评分系统来提到写作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将写作测试的反拨作用及时合理地应用到写作教学中,并进一步运用到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中去?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5) 对于英语写作教材的研究过少。关于写作教材的研究仅为写作研究总篇数的2.18%。而根据我们的统计,1958年至2004年《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中与外语教材相关的论文和2005年至2007年发表在主要外语类期刊上与外语教材相关的论文共计 690篇中,关于写作教材研究的仅有16篇,仅占2.32%。与各种各样、数量庞大的写作教材相比,我国英语写作教材研究远远滞后于教材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这对英语写作教学和外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当不利的。总之,我国外语研究者应把握好研究的重点,积极关注国外英语写作研究的新进展,不 652009年7月第6卷 第4期 (总第30期)中 国 外 语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和研究能力,以期促进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的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 高一虹等.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2): 8-16.[2] 葛诗利,陈潇潇. 中国EFL学习者自动作文评分探索[J]. 外语界,2007 (5): 43-50. [3] 韩宝成,赵鹏. 高校学生英语作文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估对比研究[J]. 外语界, 2007 (5): 28-37+67.[4] 何万贯. 第二写作过程研究[J]. 现代外语, 2007(4): 375-386.[5] 何培芬. 文字处理器、句法分析器与英语写作教学[J]. 外语电化教学,2005 (3): 14-17. [6] 简庆闽,陆建平. 2004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的命题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1): 32-33. [7] 蒋显菊. 构建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LSRW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 国外外语教学, 2006 (3): 50-53+30.[8] 李松涛.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J]. 外语教学, 2005 (2): 52-56. [9] 李筱菊.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10] 李志雪, 李绍山. 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J]. 外语界, 2003 (6): 55-60. [11] 万鹏杰. 电子软件评估系统测试大学英语写作的研究报告[J]. 外语电化教学, 2005 (3): 11-13+31. [12] 王初明. 外语写长法[J]. 中国外语, 2005(1): 45-49. [13] 王立非. 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 外语界, 2005 (5): 10-16. [14] 王立非, 张岩.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02007 (2): 110-116. [15] 王立非, 文秋芳.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 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205-212. [16] 王俊菊. 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 2006 (4): 74-79. [17] 文秋芳.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8] 文秋芳. 作文的构念效度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5的尝试[J]. 中国外语, 2007 (3): 66-71. [19] 文秋芳, 刘润清. 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 外国语, 2006 (2): 49-58. [20] 吴红云, 刘润清.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187-195. [21] 修旭东, 肖德法. 从有声思维实验看英语专业八级写作认知过程与成绩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6): 462-466. [22] 修旭东, 肖德法. 英语写作策略、八级写作认知过程及成绩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6): 460-465. [23] 徐锦芬,唐芳. 英语写作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元认知知识差异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6): 44-48. [24] 姚兰, 程丽妮.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写作研究状况之研究[J]. 外语界, 2005 (5): 2-9+16. [25] 赵蔚彬. 十种外语类核心期刊(19952000)统计手段使用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62-66. [26] 张红霞, 王同顺. 电子档案袋外语写作测评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 2004 (1): 41-44. Reflections on EFL Writing Researches in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EFL writing in China. Pertinent articles published in nine of the domestic major linguistic journals since 1993 and seventeen of the domestic linguistic journals since 2003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 careful survey of all the articles shows that firstly, there has been a tremendous increase in the study of EFL writing since 1993 and a steady increase lasts from 2003 to 2007; secondly, empirical research begins to outshine non-empirical study; thirdly, there has been an obvious change in what topics that these researches have covered.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certai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such as repetitious research on some topics, disproportionate use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inadequate attention paid to the learner, and lack of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means of evaluation and test, has mostly already been resolved.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are expect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more attention has to be paid to learners besides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of statistical tools needs improving; genre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writing itself should be contextualized; researches into writing textbooks should be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in the future.Key Words: research on EFL writing;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content; tendency of futur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