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研究生复试即将开始,又有着大量的研究生即将开始新的学习旅程,这里面的部分人会攻读博士学位,而对他们来说,
在论文的Idea设想阶段、实验初期、引言讨论部分撰写、综述类论文撰写或者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文献阅读量不够,阅读不够深!”。
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生阶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主性更高,你要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工作,而在这些工作中,阅读文献将一直不可或缺。
纸质文献阅读效果较好。我们课题组习惯将你所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打印装订,然后用纸质的文档阅读标注等。电子版的阅读一个是视野问题,一个是容易分心。
做笔记。在小学,老师就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在学术研究中很重要,有时候一个Idea冒出来,你需要记录,要不就忘记啦。在文献的第一页标题上面,最好可以写上你读了这个期刊论文后的亮点,比如她的新思维、测试新方法、新材料等创新点。
阅读文献要会抓重点。文献阅读过程中,不是只看比人的结果或者过程,要关注一些文献作者的假设或者展望,这也许是这个领域很好的一个Idea。
学会模仿。尤其是对于许多人的第一篇SCI论文写作,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模仿着来写,对于一些描述或者讨论的语句,要做好记录,学会他们的语法结构和使用,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借鉴。
阅读分精读、泛读、选择性阅读。一般我们常用的都是泛读,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文献或者和你研究比较接近的文献,就要选择精读。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实验的参数、测试方法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选择性阅读大量文献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基本建议一周精读2-3篇文献。
文献阅读要跟踪热点。对于自己学科领域,要做到每周关注自己学科的难点和热点,主要是借助小木虫、Elsevier、RG、WOS等网页或者工具。
学会总结。在阅读几十篇文献后,要学会写一个小的Review,对这些文献做一个材料、方法、问题等方面的总结,关注这些研究的分支和点。如果感觉素材足够,可以尝试着再补充一些文献,写一篇文献综述。
文献阅读在整个学术阶段,极其重要,尤其是在你写作、开题等工作时,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文献的阅读。在精读、泛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你的SCI论文写作将更上一层楼,写出来的文章更地道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