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安全平稳路妙手写就大文章―――晋城市五年安全生产工作综述(图

作者:  时间:2018-10-01  热度:

  市委书记李雁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长青在市安监局副书记高云政等陪同下,深入煤矿企业调研。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2年以来,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个碧水蓝天、和谐稳定的太行明珠展现在世人面前。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市安全生产连续五年保持了平稳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五年来,晋城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分别下降7.0%、4.0%、4.88%、14.2%、12.2%。特别是煤矿特大事故得以杜绝,重大事故得到控制,一般事故明显减少,平均每年死亡人数控制在22人左右,连续5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以下,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连年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创下了1985年建市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史上最好的五年。

  2001年以前,晋城市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是山西省的“老大难”之一,从建市的1985年到2001年仅煤矿事故就死亡1770人,平均每年死亡104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4以上,特别是2001年“11・18”沁水县湘峪煤矿特大瓦斯爆炸造成14人死亡的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深切感到切肤之痛,再次深刻认识到了安全生产工作搞不好,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01年11月,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在撤消原煤炭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挑选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责任心极强的谭宽年同志出任市安监局首任局长。在全市6个县(市、区)调整配备了安全专职副县(市、区)长,85个乡镇配备了分管安全的副乡镇长,77个乡镇设立了专职安监站,配备安全监管人员379名,在全市地方所有煤矿全部派驻了驻矿安监员;成立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全市工矿企业、乡村(街道办事处)均配备了专(兼)职安全员,构筑了市、县、乡、村(企)四级安全监管体制。

  五年来,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坚持实行分包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们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到基层调研,安全工作必查必看,已经在全市形成了一个惯例,还经常深入到煤矿井下和高危企业督查指导。市委、市政府的表率作用,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相继被撤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重缺失。为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市安监局、安委办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累计制定出台了《晋城市切实加强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实施办法》等110个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性、措施性和操作性强的文件,使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迈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实践证明,在现阶段各企业安全管理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的情况下,监督检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该市以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等六大行业为重点,开展了不间断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类监督检查平均每月一次,排满了全年,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在全市形成了单位自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跟踪检查、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以及互查抽查相结合的联合执法机制。

  晋城曾以“小煤矿、小冶炼、小化工”等五小工业著称,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欠账较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市安监局多方奔走呼吁,对提升安全生产基础在全社会达成了共识。

  近年来,先后争取省级资金1.3亿元,市政府导向性投入3.8亿元,调动企业投资近48.7亿元。其中,累计投入5亿多元加快矿井采煤方法改革,全市415座生产矿井全部实行了壁式开采,是“十五”初期2001年的6.2倍。一批新型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在煤矿企业安家落户,机械化开采矿井煤炭产量占到全市煤炭总产量的30%;累计投入20.6亿元,改造和建成30万吨/年以上骨干矿井65座,比“十五”初期的2001年翻了两番;并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开展了矿井瓦斯综合治理。

  其它高危行业加大了安全投入。其中,消防部门投入4000余万元,建立了可视化管理培训系统,完善了119消防指挥系统等;危化、烟花爆竹行业投入4000余万元,对生产车间和安全设备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安全改造;特种设备行业投入1000余万元,配置了内窥镜、金相分析仪等59台设备,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晋城市作为高瓦斯产煤区,检测瓦斯以往靠人工,准确程度低,随意性大,如何解决这一缺陷?如何利用日益进步的现代科技技术为安全再上一道保险,再加一道监管?2002年,市安监局就经过多方考察、探讨、研究后,和沈阳新元信息工程软件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合作,研究开发“数字煤矿安全广域网络动态实时多级监管系统”,并率先在阳城县试点。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利用直观先进的多种信息图形可视化手段,对煤矿特别是瓦斯进行远程、实时、全天候监控,并跟踪整改过程。

  阳城县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进行推广,2003年建设完成了全市所有415座煤矿、30个产煤乡镇、六个县级局域网络和市安监局中心站四级联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市该系统进行了鉴定,认为该系统在总体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家领先水平,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年,全国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晋城召开,晋城市煤矿“数字安全”广域实时网络信息系统在全国推广。

  截止2006年12月底,该系统累计发现煤矿瓦斯安全隐患25220起,其中重大隐患6483起,平均每天发现和处理23.1起。由于该系统及时预警,管理人员措施果断,有效地减少了井下人员伤亡,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长期以来,由于煤矿规模偏小,安全投入先天不足,导致生产集中度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这一现状,晋城以规范煤炭生产秩序,提升生产集中度,推动产业上档升级为目的,连年组织实施了煤矿关闭攻坚战。

  五年来累计关闭小煤矿1200余座,使全市地方各类煤矿总量下降到目前的447座,极大地淘汰了落后生产力。

  为了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超前预防。晋城市提出了变事后追究为隐患责任追究,强调隐患就是事故,不消除隐患就是违法,就要受到责任追究,创新性地制定了隐患排查责任追究制,对查出的隐患,坚决实行了落实整改内容、整改限期、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的“五落实”制度。五年来,因隐患整改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的矿井3466矿次,追究相关责任人1358人。

  五年来,共查处煤矿事故89起,追究相关责任人907人;大力清理纠正煤矿入股问题。国务院“撤资令”下达后,全市346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主动进行了撤资,撤出资金474.2万元,铲除了官煤勾结的土壤,大大净化了煤矿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装备上去了、投入加大了、秩序规范了,但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装备设施再先进,都是由人来管理,人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一切都是徒劳。

  为此,晋城市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市安监局连续五年在《太行日报》开辟了安全专栏,五年来,刊发各类稿件800篇,在市电视台、电台刊发稿件3600多篇,在《中国安全报》、《山西安全监管》、《晋城经济》、《晋城在线》、《山西晚报》等新闻媒体上发稿1900多篇,市安委办编发《安全生产信息》近500期;进一步引申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都举办大型“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12.4”普法宣传活动,组织文艺下乡、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专家讲座等活动,印制《市民安全手册》,散发安全生产宣传资料等等,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受教育群众达200万余人。

  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多层次安全培训。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县乡安监人员、驻矿安监员、瓦斯督导员、监控系统值机人员等特殊工种人员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2万余人(次),其它行业培训人员5万人(次)。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