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日报|熬夜并不会导致肥胖其实胖了睡眠质量差。近日,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帕多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海鞘(Phallusia mammillata)的“数字化虚拟胚胎”,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学和光片成像技术,首次完整绘制了胚胎发育中单细胞基因表达4D图谱。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0日的《Cell》杂志上。
这个“虚拟胚胎”描述了胚胎在发育早期的每个细胞分裂阶段的每一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形态,展示了从一个单细胞到64个细胞的进化过程。在最初的七次细胞分裂之后,未来的神经、大脑、生殖细胞、血细胞前体和肌肉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这使它成为第一个完整地描述胚胎每一个细胞早期发育蓝图。它描述了基因表达(细胞的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和显示的)和空间位置。为了生成这个完整的图谱,研究人员将高分辨率的单细胞转录组学和光片成像技术结合起来。
调控生物钟的脑区是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系统的关键调控器控制并协调外周昼夜节律调节。该系统整合了来自感官、昼夜节律和新陈代谢系统的多种时间线索,以产生对环境的感知统一。以往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光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亚群(ipRGCs)传输至昼夜节律中心驱动光节律协同化。
4月22日,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amer Hattar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Retinal innervation tunes circuits that drive nonphotic entrainment to food,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除了控制光节律协同化以外,还可以控制饮食节律协同化过程,揭示了控制非光学导引作用的视网膜输入环路。具体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通过影响IGL投射到SCN神经元释放神经肽Y进而调控饮食相关的导引作用。
根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 State)的一项新研究,皮肤骨膜蛋白中一种常见的表达蛋白可以直接激活皮肤中与瘙痒相关的神经元。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小鼠模型中,阻断这些神经元上的周蛋白受体可以降低瘙痒反应。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治疗这种情况有所启示。
瘙痒感由皮肤中的神经元投射通过背根神经节(DRG)传递到脊髓。背根神经节是位于脊髓神经根的感觉细胞群。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由NC State的启动基金资助。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阿姆斯特丹公共卫生研究所的 Cuijpers 博士做了一项 meta 分析研究,旨在比较心理疗法用于不同年龄层抑郁患者的具体收效,研究成果发表在 2020 年 3 月的 JAMA Psychiatry 中。研究检索了 Pubmed、PsychINFO推荐阅读: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四大数据库,筛选了自建库以来到 2019 年 1 月期间发表的所有验证心理疗法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平均效应量大小显著低于中年抑郁患者,年轻患者抑郁症状平均效应量大小显著高于中年抑郁患者,而老年人和年长老年人患者抑郁症状平均效应量间无显著差异。
过去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模型猴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的代谢产物和蛋白质发生了改变,且在抑郁症患者脉络丛组织(The choroid plexus, CP)中也发现了基因的变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脑内脉络丛组织体积增加,提示了脉络丛组织在整个精神病谱系中具有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熬夜会让你发胖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与放松食欲摄入更多热量导致的肥胖风险有关。但本周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种反应的方向可能实际上是颠倒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研究人员称,导致肥胖的并不是睡眠减少,而是超重会导致睡眠不良。
研究人员认为,脂肪储存的释放是促进睡眠的一种机制,KIN-29突变体不睡觉的原因是它们无法释放脂肪。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再次操纵了KIN-29突变蠕虫,这次表达了一种“释放”它们脂肪的酶。通过这种操作,线虫又能睡觉了。
针对情绪识别的研究表明,情绪识别的准确性会出现随龄退化,那么同属社会判断的第一印象形成的准确性,是否也存在年龄差异呢?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采用了两项第一印象任务:领导力判断任务及倾向分类任务。结果发现,在该实验情境下,老年被试与年轻被试的结果在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一印象准确性与执行功能的随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且第一印象准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还是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8,基因治疗+光遗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GenSight发布关于GS030临床III期试验的积极安全性数据
4月15日,GenSight Biologics公司发布其最新基于光遗传学和基因治疗的GS030疗法PIONEER临床试验I/II期进展,他们宣布,独立的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ata Safety Monitoring Board , DSMB)已完成对上述临床试验的第二次安全审查。GS030是Gensight开发的结合基因治疗、光遗传学技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一款新型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