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写作套路模板案例升级及注意事项。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用最优的效率,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特别福利:关注解螺旋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8月可索取2016年8月资源包:Original软件+作图模板。
不久前,解螺旋发布了《Discussion写作模板:从3分、5分到10分》(回复关键词66可查看),反响热烈,推荐阅读:随机对照试验。更有小伙伴“得寸进尺”,要求“讲讲introduction”,不过这样的“过分要求”,螺旋君向来都是乐意满足的。这不,你要的来了。
Introduction,论文的背景介绍也叫引言,是写在实验结果前面的一段文字。有童鞋可能对这部分内容不屑一顾:肯定有人觉得自己看paper就从来不看这一段的,结果部分才是看文章的重点嘛,引言看起来那么啰嗦,那一定就不重要啦,随便写写好了。其实不然!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也是编辑和审稿人评判一篇文章水平的依据,他们主要通过阅读引言部分评判一篇文章的意义和创新性。
因此写好这一部分内容既是整篇SCI论文写作的难点,也是把自己的工作推销给更好水平SCI杂志的机遇。所以,当你写SCI论文的时候千万不能随便写写了,这部分内容的写作是炫耀自己科研水平的绝佳机会。
要写好 Introduction,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紧密结的,即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
那么究竟要怎样写introduction呢?首先应该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一篇论文说明什么问题?这个论文有哪些新的发现?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让读者读了引言,就能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进行这个研究,还有为什么这篇文章值得我们看下去。因此,在写引言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完善我们将要写出来发表的研究内容的合理性。Introduction的写作也是有套路和模板,即 a+b+c+d写法。
(一系列的基因型改变,包括异常的Wnt通路活性,癌基因KRAS或者BRAF的获得性功能突变)
这一段不就是秀你的参考文献积累么?!不过是搜你研究的基因的最新文献,按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嘛,so easy!套路提示:基因A编码的蛋白是XX功能,参与XX信号通路的调控中,在XX疾病中经常异常表达。然后接下来show time:1)XX疾病中A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因子;2)XX疾病中A的异常表达与病人的预后非常相关;3)XX疾病中A的异常表达能够调控某通路;4)XX疾病中A的异常表达与某个亚型最为相关;5)6)7)...However,可以接目前A研究比较有趣的现象或者缺乏对A的某些功能性研究的情况(其实是说,来来来,本文的内容就是让我来给大家解释这个现象的机制或者把某些情况弄清楚!)。解读:研究B-RafV600E 用到了什么手段(单药物),这个手段虽然有缺点但临床上某些方面还是能起到作用的!根据基因突变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抑制剂的敏感性不尽相同。这些化合物仍然有治疗前景(药物之间的组合使用),实际上已经有研究发现确实如此。下面问题来了,你要组合用药总归是要了解单药物在具体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