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照着做写好Discussion并不难

作者:  时间:2020-03-23  热度:

  SCI 照着做写好Discussion并不难,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用最优的效率,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特别福利:关注解螺旋微信号,回复关键词“11月”,可索取11月资源包:5分文献讲解及TCGA数据库挖掘教程。

  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是最难写的两部分。上次说了如何写好一篇Introduction,那这次就来说说Discussion的写法。Discussion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要写好Discussion,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要深入讨论的问题,Results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可一笔带过。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进行深入讨论,是写好该部分最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可根据如下原则来判断:如果你的结果体现了实验的独特性,是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那这个结果就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有些结果和前人的研究一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就应该一笔带过而无需深入讨论。Discussion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并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大和小是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区别,区别就是创新。

  这里对于句式的用法有些技巧可以说明下,很多作者通篇都是We confirm that……,It seems that……会让审稿人觉得非常单调,且感觉文章充满了不确定,也没有什么新意。因此对于自己很有自信的观点,我们可以用We believe that……;或者非常新颖的,独创的结果也可以用We put forward(discover, observe)…… for the first time来强调,这样的Discussion也就让读者心里有了起伏和侧重。

  接着要注意段落布局的整体逻辑,对选中的问题按一定层次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说理要有根据,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选择的问题有时不只一个,一般都是两个以上,因此要按一定层次描述清楚。第一段要明确告诉读者你要讨论几个部份,可以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开头和末尾。问题无论大小,是否重要,都要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讨论:(1)首先要有类似结果的对比,说明自己结论的独特性;(2)其次要系统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方法有多种,比如从实验设计角度,从理论原理角度,从分析方法角度,或借鉴别人分析方法等等。重要的是将这个问题深入阐述清楚,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3)要写出本文的不足。这点可能很多作者觉得写了不可取,但这确实是保护自己文章的一个好办法,审稿人一般都是各自领域的牛人,如果觉得刻意隐藏文章的漏洞,让别人看不出来,这非常不明智。

  所谓不足,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问题有点片面,讨论时一定要说,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tudy has examined only……,或者We concentrate (focus) on only…… (2)结论有些不足,就用The results do not imply……,Our results are lack of……但指出这些不足之后,一定要马上再次加强本文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采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不足,为别人或者自己的下一步研究打下伏笔。这样就把审稿人想到的问题提前给一个交代,同时表明你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文章长度,实验进度或者实验手段的制约,暂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通过你的一些建议,这些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可能实现。如果能把审稿人的问题都考虑到,这样的Discussion只能说:

  最后,Discussion部分还要注意保持和Results的一致性!就是结果和讨论要一一对应。千万不要出现讨论的内容可以推出与实验相反的结论这种乌龙情况,推荐阅读:kappa,那证明你的讨论思路是混乱的或你的实验压根就是失败的。所以Discussion的文字描述和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尤为重要,由于中英文表达的不同,在投稿之前要尽量避免出现表达上的误解,如果论文因此被拒那实在是太冤了。

  解螺旋为您科研出谋划策:临床基础科研方法论,实用经验分享,实验和数据统计工具应用、SCI论文投稿技巧,信号通路专栏,肿瘤,基因,蛋白等热门领域研究进展.....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