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SCI中常见统计图表大盘点,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用最优的效率,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在写SCI论文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总是会困扰我们推荐阅读:交叉验证?究竟文章里该放上哪些图表呢,这些图表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概括的讨论下统计图表都有哪几类,分别表示什么。
这是一篇RCT研究,之前我们说过RCT研究有其特殊的格式和规范。所以本文的第一张图就是用于说明试验如何进行的流程图。这是文章必须的部分,每一步骤,每一个病人为什么剔除,为什么入组,是否有偏性一目了然。
对于临床研究来说,通常的表1都是这个。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把表1列的多么详细,把所有能收集到的病人数据都进行了比较,充分告诉大家你的人群特征。所以这篇文章才能发到NEJM上,因为作者把每一步都做的完美。
之后的图表开始就要说明文章的研究结果了,结果展示是变化最多的地方,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方式为好,本文采用的主要是线图。
本文是说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用线图表示生存率非常直观。这种生存曲线在癌症、肿瘤等疾病描述中也非常常见,可以很好的告诉我们疾病的生存情况。
本图将PCI+最佳的药物治疗和单纯的最佳药物治疗作比较,来观察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哪种治疗方法更有优势。
这篇文章中的图表就这些,虽然不多但简洁明了的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好。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图表。
“散点图”和“曲线拟合”可以用于描述变量和结局之间的关系上面。上图是描述X和Y之间的变化关系,所以采用曲线拟合最合适不过了,同时曲线拟合还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找到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
ROC曲线是诊断试验或预测模型的标配,同时如果你想比较两种模型对疾病的诊断和预测,对比起来也是很直观。
以上就是在SCI文章中常用的一些图表,当然还有其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有数据分析的思路,然后用合适的表现形式把我们的结果表现出来即可。最后要说的是,图表形式是“0”,而数据结果本身是“1”,如果数据本身不好,那么再炫酷的展现形式也是多余的;如果数据对临床有意义,那么即便是一个简单的表格,也可以说明很多的问题。
解螺旋为您科研出谋划策:临床基础科研方法论,实用经验分享,实验和数据统计工具应用、SCI论文投稿技巧,信号通路专栏,肿瘤,基因,蛋白等热门领域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