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JAMA副主编:SCI严拒“中国制造”

作者:  时间:2019-01-01  热度:

  据期刊统计结果显示,在JAMA 发表的来自中国的原始研究数量为——2006年0篇,2007年0篇,2008年3篇。从2009年至今,原始研究论文累计只有1篇。这其中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齐鲁医院某位姓程的医生有关。2008年这位医生在JAMA发表了一篇关于原发性肝癌治疗新方法的论文,东窗事发后发现,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是JAMA发表一纸声明——撤销文章,并间接导致从那以后国外编辑,尤其是大刊主编们,对“中国制造”的戒备越来越重。Livingston教授说:

  学术造假是极其恶劣的行为。有时候作者把数据编的看似天衣无缝,却还是容易被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一眼看破。长青藤编辑张科宏博士也分享了一个他在论文编辑中遇到的类似案例:

  有一篇回顾性研究论文,探讨一个已经上市但相对较新且昂贵的药物的治疗效果,共59例研究对象。作者论文中写到,“本研究收录本科**年至**年收治的接受**药物治疗的59位患者,59个病例均有完整的3、6、12个月随访资料…… ”

  这样的研究,审稿人一看就会提出质疑:即使是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都不可能做到零失访,回顾性研究如何能做到?数据是伪造的?或许作者并没有编造数据,只是病例整理过程没有正确地描述,但文章黑字白字写在那里,主编直接Initial reject,作者甚至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则事例提醒我们,投稿虽有风险,写作更需谨慎,弄虚作假,必“拒”无疑。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