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入门级的低配套餐

作者:  时间:2020-03-25  热度:

  SCI入门级的低配套餐。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用最优的效率,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不懂基础科研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这一命题跟不会烹饪的理发师不是好理发师同样荒诞,然而现实就是一幕戏剧,演绎着冲突与悲情。不要妄想不按剧本的编排发展,因为你我根本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仅仅是任人摆布的道具。

  道具要抢戏,只有靠“违和感”,就是那种不协调,无法融入的疏离感。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爱好科研的医生通常为认为是异类,所以今天酸菜的厨艺班教大家一套前菜、主菜和甜点的做法,小伙伴们可千万别在外卖弄,毕竟你们是理发师,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厨艺到了一定境界,做什么菜都是可口的。同样学术能力到了一定水平,也不会太拘泥于套路,然而,套路恰恰又是初学者最需要和最喜爱的东西。中餐有八大菜系,讲究色、香、味、意、形、养,里面的学问极深,三言两语讲不透。西餐一般也有五道、七道,还是太复杂了,今天咱们只有前菜、主菜和甜点,勉强对付些应急的场面。

  有朋友说基因的研究过时了,现在都玩非编码RNA了,这一点酸菜并不认同。所谓学术并没有冷门、热门的高下之分,这都是非常功利主义的投机观点。基因研究还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尚有海量的信息有待我们探究。另一方面,以分子为对象的研究,无论靶分子是基因还是非编码RNA,其数据结构和论证逻辑是极其相似的,所以掌握了基因的研究思路,往往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既然以基因做前菜,剩下的问题是,选哪个?不是踏踏实实做筛选工作,就是查阅文献“借鉴”一个,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后者。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是参考了其他人的报道,应该谨慎考虑风险,比较聪明的做法是选择多个候选分子平行验证,这跟散弹枪比较容易打中目标的道理是相同的。

  脱离了具体功能表型,谈任何基因都显空洞,所以前菜和主菜是一对搭档,彼此难分。一个基因会存在多种表型,反之,一种表型可能涉及多个基因执行,其中排列组合所造就的Story潜力惊人。我就见过不少深谙厨艺的理发师,同一个基因不同表型发多篇论文,操作得很溜,在国内现行的考核制度下,你很难用学术道德去指责他们。

  论证表型最常用的是体外细胞模型,实验结果可重现性好,条件也相对简单。论证的方式往往是进行基因操作:假设靶基因有某种功能,将其表达上调可致使这种表型现象增强,而下调则出现表型作用减弱,则可以充分佐证该基因与这一功能之间的联系。

  有了前菜和主菜,其实基本可以吃饱了,再来点甜点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在明确了基因功能的前提下,如果回答Why的问题,则能够大大拓展研究的纵深。然而,机制研究纷繁复杂,要完全阐述清楚谈何容易,显然不适合理发师们推荐阅读:SCI影响因子,所以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傍明星信号通路。所谓“明星”,那就是万金油,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表型总伴随着某些通路关键节点的某种改变,揭示它们,或者说揭示其中一小部分,这份甜点也算完成了。

  专业的厨具制造商为了满足厨师们对于厨艺的追求,制造了很多不错的工具,比如有通路的PCR芯片、蛋白芯片,把几十种明星通路分子搭配在一起,一次实验就可以获得索引式的结果,大大节约了研究时间。

  一篇低配置的SCI文章,可以是基因、功能和机制三个要素的组合,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分析很多学术文献的论证逻辑,数据结构也是大有裨益。这三道菜品虽然看似简单,套路基本,然而在口味上精致依然不易,且实践且体会吧。

  一个帮临床医生提高科研能力,分享学术经验,争取行业话语权的平台!给医生科研起步、前进和腾飞的力量!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