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发布常见化学类期刊都在几区?

作者:  时间:2018-11-24  热度:

  据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微信公众号消息,原本每年10月份发布的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延期至了本月初发布。最新发布的2016年版期刊分区仍采用原来的方法,未按照测试方法,且大类学科暂时不做调整。2017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区将正式使用学科归一化的方法对期刊进行分区。

  10月20号,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中科院期刊分区新方法的测试邀请,而后增加了邀请测试的人数。由于使用学科归一化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分区的新方法,部分期刊被重新分区,引起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后11月7号发布的2016年版期刊分区仍然采用原来的方法分区。

  1) 分区方法不变;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不变,继续使用3年平均影响因子;大类Top期刊标识方法也不变。

  2) 大小类学科暂不做调整,大类学科13个,小类学科基于JCR,共计177个。

  3) 调整少数期刊的大类,对少数需要调整大类学科的期刊,根据引用与被引关系对其重新划分大类归属。

  据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微信公众号消息,之所以提出新方法,是因为在完善期刊分区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合理揭示学科内期刊影响力: 同一学科内,理论与应用、传统与新兴等研究内容表现出显著差异的引用关系。现有期刊评价指标多是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异,而忽略学科内的差别。

  2) 合理交叉期刊评价:学科融合的进度加快,跨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增多,交叉期刊占有非常大比重。如何更好揭示交叉期刊,而又不影响非交叉期刊的评价结果,这为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的期刊评价带来挑战。

  中科院期刊分区,又叫中科院分区、分区表、期刊分区,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由科学计量中心负责研制和发布。每年10月份发布最新年期刊分区数据。

  中科院期刊分区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

  自2004年发布之后,分区表为我国科研、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评价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参考数据,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现有订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00多家,每年服务科研人员200多万人次。

  每年10月份发布最新年期刊分区数据,官方网站为中科院期刊分区数据在线平台,网址:。单位用户订购和查询都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为了更好地帮助我国科研人员了解和认识国际期刊,官方开通微信公众号(fenqubiao)和微信查询平台,微信查询平台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期刊分区查询服务。

  中科院期刊分区中,每个学科的期刊是怎么分布的,是否有固定的比例?下图就是某个学科的期刊分区,它就反应出各学科的期刊的分布。之所以是这种分布,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期刊分区方法。

  中科院分区表选择学术影响力作为划分方式,把每个学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学术影响力(3年平均IF)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划分为4个区,使得每个分区期刊影响力总和相同。

  由于学科内期刊的3年IF的偏态分布,这使得1区期刊数量极少。为了保证期刊1区期刊数量,1区期刊取整个学科数量总数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为1区期刊。2—4区期刊使用3年平均IF总和相同的方式划分。具体方法如下:

  1、把每一个学科的期刊集合(数量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计算,均基于此顺序。

  3、剩下的95%期刊中,计算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然后求总和的1/3(S/3),剩下3个区的每区的期刊影响力累积和各为S/3

  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区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从第1本期刊往后计数,如果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2)等于上个步骤计算出的总和S/3,那么这些期刊就是2区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划分出3区期刊,剩下所有期刊为4区期刊(S2=S3=S4= S/3)。

  上述就是中科院期刊分区的分区方法,不过从2016年开始,中科院期刊分区将SCI期刊区分为原创期刊和综述期刊,为了在分区中更好的揭示出优秀的原创期刊,在分区方法中提高了原创期刊的分区权重,具体操作如下:

  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涉及到多个期刊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介绍期刊影响因子、3年平均影响因子和2年总被引频次。

  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加菲尔德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主要用以调整和修正期刊总被引频次过大。普赖斯曾提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后一二年后,被人们接受,并达到被引用的峰值阶段。加菲尔德正式按照这个思想,定义了IF的计算公式,

  为了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划分分区依据。

  3年平均影响因子,即最近期刊最近3年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被引频次是反映学术影响力总量的指标,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为IF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补充。1区期刊通常被视为各学科的优秀期刊,但1区期刊遴选标准较高,入选的期刊数量有限。为了尽量囊括更大范围的优秀期刊,我们在期刊分区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被引频次指标对期刊影响力进行再次甄别,定义出TOP期刊集合。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