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发表8篇SCI论文作者疑是教授老爸

作者:  时间:2018-11-23  热度:

  【鉴定意见】专家们认为,朱涵同学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的科研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南京3月30日专电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南京大学“朱涵事件”,今天有了新进展。南京大学组成了由国内物理学界的著名专家参加的鉴定委员会,对朱涵同学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考察,并作出了鉴定结论。肯定朱涵同学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造诣。

  在这次对朱涵同学的学术鉴定中,鉴定委员会请朱涵同学做了科研报告,专家们就朱涵同学的科研报告,从不同的学术角度提出了问题,朱涵同学就此进行了答辩。

  南京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骏:科学研究的通讯作者是文章的主要责任人,其成果当然也属于通讯作者所在的单位。但是,南京大学为这件事,专门组织了由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按照科学研究的规范,本着公平、客观的原则对此事进行了严肃调查。其目的,是十分清楚的,就是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朱涵同学负责。

  南京大学物理系党委副书记陈如松: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法国数学家伽罗华,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印度数学家拉马鲁金等都是在20岁左右做出重大发现的。南京大学在教学改革中,一直贯彻“让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的思想,我觉得本科生做出重要发现是有可能的。

  江西师大附中教务处副主任,朱涵同学高三班主任毛宗致说,朱涵同学高中三年的物理课都是我教的,这个孩子的悟性特别好,他并不是钻死“牛角尖”的那种学生,基础的东西比较扎实。人也聪明,记忆力特别好,真有点儿“过目不忘”。那年,他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得了江西赛区一等奖,可惜,他把实验的题目看错了,没有能进入长沙的决赛。

  2000年高考那年,朱涵保送进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客观地讲,他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他父亲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从他的实力说,他具备了攀登高峰的条件。

  2004年3月初,一条来自南京媒体的消息称,南京大学2000级物理系本科生朱涵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有8篇论文是发表在SCI上。

  消息指出,一个本科生在大二至大四仅仅两年的时间里完成8篇SCI论文无疑是让人称奇的。因为朱涵发表论文的成绩,不要说对于一个本科生,就是一个大学教授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报道还指出,朱涵在学校竟然没有导师、没有实验室,他的办公室就是简陋的学校宿舍。

  据悉,朱涵GRE考试获得满分,并先后收到了斯坦福、普林斯顿、康奈尔、宾夕法尼亚等近十所美国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SCI中文名为《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所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3月4日,方撰文说,前一段时间朱涵被树为南京大学学生标兵时就有人向他揭露过其发表大量论文的内幕,我考虑到他还是个本科生,一个大学的学生标兵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就算了。现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神话越吹越神,上了媒体,还是有必要揭露的。

  方舟子指出,朱涵在南京大学没有导师,但是在家里有导师,就是他的父亲、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朱建阳。检索到的6篇由朱涵署名的SCI论文,通讯作者全是朱涵的父亲朱建阳。而朱涵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没有说明其论文通讯作者就是他父亲。因此认定其中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朱涵也在新语丝贴出题为《我的科研简历及对一些问题的声明》的文章,对方舟子文章做出了回应。随即,方舟子对朱涵的文章逐一做了针锋相对的评点。两种观点的纷争,也随之引出了两个不同的声音:即“学术界‘关联交易’应被禁止”和“科学打假的道德问题”。

  消息传开后,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这一事件极大地违背了学术道德,同时还有可能引起申请留美中国学生的信誉危机”。但也有不少的人认为,“方舟子提出质疑,是不能容忍别人的优秀,其揭露事件的目的是出于妒忌”。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