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人文初祖黄帝故里、医圣张仲景故乡—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现有校本部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40人,博士生导师76人,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双聘院士、“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全国名中医、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一百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00余人。学校有三个直属附属医院。
主要引进以下学科(方向)的高端人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医学技术、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服务与管理、生物医学、植物学、化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与信息、应用统计、英语、管理学、心理学等。
招聘的高端人才聘为我校“仲景学者”,分为四个类别,其中仲景杰出学者、仲景领军学者、仲景优秀学者不受年龄限制,仲景骨干学者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体引进范围如下,待遇不低于以下标准:
8.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一等奖前两名、二等奖第一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前两名、一等奖第一名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等奖第一名
1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Nature》等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期刊上全文发表论文者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博士学位(海外者有助理教授职务),近5年主持有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应聘者除外),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一区论文2篇或二区论文4篇(中科院JCR期刊分区);或发表IF≧10的SCI论文2篇;或累计发表SCI论文IF≧20;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论文
8.作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完成一届毕业生,且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
9.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被开发转化,且成果转化收益到帐300万元以上
注:1.高端人才的引进,根据需要,均可配置办公、科研用房,配备助手和学术团队。
主要引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服务与管理、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语、体育等学科的青年学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40岁。
招聘的优秀青年学者聘为我校“仲景青年学者”,分为两个类别,具体引进条件如下,待遇不低于以下标准:
3.主持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发表SCI、SSCI论文4篇
4.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摘》全文转载1篇论文
3.主持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发表SCI、SSCI论文3篇
包括:国家资助博士后、自筹经费博士后、企业博士后、项目博士后。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
1.工资。博士后的工资实行年薪制,每年15万元。工资关系不随迁的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的博士后津贴。
3.户口。人事关系迁入我校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落常住户口。博士后家属及其未成年子女如随博士后流动可办理暂住户口。
2018年校本部计划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服务与管理、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语、体育等专业招聘博士毕业生199人;附属医院在中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招聘博士毕业生121人。具体招聘专业、人数及要求详见《2018年公开招聘博士需求计划表》(见附件1)。
1.工资按上级规定执行,享受学校奖励绩效。提供5~20万元安家费和10~30万元科研启动金。享受博士津贴2000元/月(三年)。急需专业的博士可享受最高档次待遇。
(一)常年招聘仲景学者和仲景青年学者,引进计划不限数额,具体引进程序如下:
1.应聘者请填写《河南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应聘表》(见附件2),将《应聘表》和学历学位证明、任职证书、学术成果证明及代表作等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
(二)常年招聘博士后入站人员,有意申请者在拟定进站时间前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提交博士后申请表、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博士论文等相关材料。
(三)优秀博士毕业生按照公开招聘程序进行。有意来我校应聘者,请填写《河南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报名表》(见附件3),发送至人事处邮箱和应聘院部公布的邮箱(邮件标题请以“学校+专业+姓名+应聘院部”命名),并与相应院部(含附属医院)招聘工作联系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