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SCI论文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  时间:2018-08-17  热度:

  “引言”( introduction)是一篇论文的引导语或开场白( preamble)。“引言”又称前言(preface)、导言( leadin)、序言( foreword)或绪言( preface)等,在科技论文中,英语一般仅用“introduction”。按照“IMRaD”格式的要求,每篇论文都以“引言”开始。它是正文的引子,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在正文之前。论文的“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的主题和总纲。因此,“引言”应该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正如北卡罗来纳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Writing Center”所说的“引言”和“结论”是架在你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它为读者提供一个自身世界与论文所谈内容之间的过渡。“引言”也像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你论文主题的大门提供了必备工具。另外,也可以把“引言”视为一幅十分重要的导航图,它为读者进入你论文的境界提供了详尽的路线。看来,“引言”在引导读者阅读论文的诸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科技论文中,撰写“引言”的目的是让作者对进行本项研究工作的背景材料、研究的动机和原因、试图达到什么目的等作出必要的说明,让读者对该项研究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按中国国家标准GB/T7713-1987规定,“引言”(或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威斯康星大学Kliewer教授(2005)在他的论著Writing It up: A Step-by- Step Guide to Publication for Beginning Investigators中也十分强调“引言”的作用:“引言的目的是要提供本研究的基础背景材料和你研究的动机( motivation)及与现行研究的全面关系。”“引言”应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更不可成为摘要的注释。可以说,一篇好的“引言”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你应多下工夫撰写“引言”,特别是“引言”的第一句话,因为你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给你的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那么如何写好引言呢?首先,是背景资料。通常在“引言”的开始,首先应该简述你所研究领域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历史的回顾。正如 Cetin和Hackam所说:“The first question involves addressing what known about the topic”即说明所研究间题的总体现状、历史情况、你研究的动机,以及与全局的联系( context)和相关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历史的回顾应该密切结合你的研究主题,而且是极其简要的、提纲挈领式的,绝不可以面面俱到。否则,阐述详尽的背景资来可能诱导你把“引言”变成一篇相当篇幅的“综述”而误入歧途。这种写法常见于“manu”的第一稿,虽不可取,但绝不可怕,说明你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你可以修改再改,简化再简化。千万不要吝惜你费力收集到的资料,必要时要大刀阔斧地削减,,最终形成简而明的“引言”维形。请看以下例句:

  从J Michels等的这段描述背景的引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只用了6句线个字就概述了结肠癌、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其治疗的现况。这是十分简要和十分精炼的概括性描述。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此引用了5篇参考文献,这些资料为简化“引言”中的文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证是撰写“引言”的基本条件,没有引证,“引言”就不复存在另外,引用这些文献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这些背景材料绝非虚构,而是有根有据的。

  其次是进展和问题。在你研究的领域里,当前的进展状况如何?存在的缺欠和不足( deficient)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在哪里?在简述当前有关研究的来龙去脉、关键性的术语及概念之后,应明确地把问题提到读者的面前,并且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综述有关研究,提出争论或未解决的问题,未测试的群体和未经实验的方法等。同时说明它的重要性,使编者和读者都深切地感到此问题亟待解决。毫无疑义,在这里需要引用相关领域的权威文献以便让读者确信你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在《人参皂苷Re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一文中,作者在简述Re研究的背景材料和研究进展之后,明确地说明了所存在的问题,即到目前为止,尚无有关Re抗氧化作用的详细报道资料可被利用,紧接着就提出本研究的目的等。这种写法不仅合乎情理,而且是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

  再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提供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你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设想和办法,简述你的实验设计、方法、路线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等。简言之,就是如何通过你的实验研究,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段叙述,让读者确信:①问题的提出是有根据的;②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是有道理的(特别强调其独特性和优越性);③整个“引言”的思路是顺理成章的。具有这3条评价,应该说这篇“引言”是成功之作。例如,Shao等在《美国人参果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一文的“引言”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解决所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并说明了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案和方法,以及这一方法的可靠性。这种写法可以让读者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研究方法和实施的方案是有根据的、切实可行的。

  再次,是有什么重要发现。在“引言”中是否可以简明扼要地指出本研究的重要发现呢?有人说发现属于实验结果,不应在“引言”中阐述。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研究的成果或发现诚然是研究结果,必然需要在“结果”中详尽地描述,并在“讨论”中重点分析、讨论、引申和探讨,但

  并不排除在“引言”之末尾,在说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及所取得的成果之后,画龙点睛地指明你的重要发现,强调你的重要成果,这完全是顺理成章且符合逻辑的事。这样做既没有“多余累赘”之缺点,也无“画蛇添足”之弊端,反而在文章之初就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你的重要成果和发现,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切做法都要符合目标杂志的要求。另外,在“引言”中说明成果,务必非常简洁扼要,常常只用一句话就应足可说明问题。

  值得提到的是,国内外一些刚刚涉足生物医学科技论文写作的年轻作者会有另一种错误的考虑。他们把最重要的发现保留到论文的最后才表述出来。他们既不在“摘要”中提及,也不在“引言”中陈述他们的重要发现。他们希望使用“一鸣惊人”的悬念,制造出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其实,读者阅读科技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这种故弄玄虚的论文写作方法只能让读者感觉论文过于枯燥,读不到作者设计的高潮之处而彻底放弃。

  一个好的引言是具有吸引力和诱读力的,因为它把鲜明而具有兴趣性的问题摆在了读者面前,从而达到引导读者阅读全文的目的。

  (1)你可能会发现在撰写论文过程之初,你并不知道哪些争论的问题值得在“引言”中提出来。而只是通过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你就会发现争论的焦点所在,应该如何表述

  (2)整个写作过程是你组织论点、思考议题、发展思维、精炼争论的过程,而在写论文之初,往往在论点、议题、思维和争论等诸多问题上都有待深入和锤炼。

  (3)最后再写引言很容易与整体论文相配合,相呼应( The introduction matches the body of the paper),而不致使“引言”与后继部分脱节。习惯于先写“引言”的作者,在完成论文之后,回过头来再依照这三方面修改“引言”,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