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医大江南北救治过很多人因欺上被抓一代医学著作就此失传

作者:  时间:2020-01-11  热度:

  人们常说“华佗再世”,这是对热心为群众看病而又有精湛医术的医生的称赞。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华佗就是—位很了不起的医学家。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等医术,最拿手的要数外科手术,后世称他是外科的鼻祖。

  华佗在医学上的重大成就,是他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结果。他原来是研究儒家经学的,熟读了各种经书。后来,他看到人民在战火连天中死的死,伤的伤,加上政治黑暗,瘟疫流行,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为了拯救苦难的民众,华佗毅然改行学医,探求养生之道。

  那时候,医生很少,医书也不多,华佗全靠自己独立钻研,在实践中提高。他还广泛地收集民间药方,并游学到徐州等地,拜名医做老师,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医学知识。而关于华佗高明的外科医术,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多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华佗为关羽“副骨疗毒”的故事。有一次,蜀国大将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用毒箭射中右臂,以致右臂青肿,不能动弹,请华佗医治。华佗把关羽的皮肉割开,用刀刮骨上的箭毒,嘎嘎发声,刮完毒后,敷上药膏。过了些日子,关羽的手完好自如。这段故事虽然无法考证其真实性,但说明华佗这位“神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华佗不仅能做小手术,而且能做“开肠破肚,剖腹割背”的大手术。他做手术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发明了—种中药麻醉剂,叫做“麻沸散”。据说有一次,华佗给一个船夫看病,这个船夫肚子疼得非常厉害,华佗经过仔细的诊脉,断定是急性阑尾炎,必须割掉。他先用酒给病人服了“麻沸散”。不一会儿,船夫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华伦拿出手术刀,把他的肚皮割开,将阑尾割掉,然后缝合,再敷上一种特效药膏,过了四五天伤口就愈合了。大约一个多月,船夫恢复了健康。华佗还给人做过肿瘤摘除、胃肠缝合一类手术。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这样的外科手术,无论在中国和世界医学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史书还记载了华佗不少治病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可以了解华佗在医学方面确实是很精通的。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闷,面色发赤,不能吃东西。华佗察声、观色、诊脉后,断定他肚里有寄生虫,便给他配了汤药,用药后,果然吐出不少虫来,他的肚子就不痛了。

  有一次,一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的妻子看病。华佗诊脉后说:“这是因为肚子里的胎儿受了伤,胎儿还没有下来。”李将军说:“确实胎儿曾经受伤,但胎儿已经生下来了。”过了一百天左右,这妇人的病势加重了,又请华佗诊视。华佗说:“脉如以前,是双胎,可能由于生第一个孩子失血过多,第二个孩子未能生下来。现在胎儿已死,只好用针灸和汤药把死胎催下来。”当扎针服药厉,妇人有欲产而不能的感觉,华佗又教给一个妇人探取的方法,将胎儿取出,果然是一个死胎。

  华佗给人治病能灵活地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一次,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的,都头痛发热,一同请华佗诊治。华佗诊视病情后,给倪寻用泻药,给李延用发汗药。有人问他为什么用药不同,华佗说:“倪寻是伤食,李延是外感,病状相同而病源不同,所以两个人用药不一样。”倪寻、李延服药后第二天病都好了。

  华佗还注意积极地锻炼身体,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他用门轴经常活动而不腐烂,流水经常流动而不发臭作比喻,说明人坚持经常锻炼不易得病的道理。他自己每天早早起床,在院子里活动腿、腰、脖子等,感到身体舒适,精力充沛。他进一步研究出了一种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进行锻炼。他的学生吴普按照他的指导,每天坚持“五禽戏”,健康地活到了九十多岁,牙齿一个没有掉,听力和视力都很好。

  华佗给许多人治好了病,他的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区,深受人们欢迎和尊敬。当时的东汉丞相曹操权势很大,控制着东汉政权。曹操得了一种头痛病,派人请华佗去医治,华佗给他针灸,效果很好,但是断不了根。曹操留华佗在身边作私人医生,华佗不愿意为权贵服务,想回到民间去,他借口妻子生病了,请假回了家。曹操多次写信给他要他回朝廷,但是华佗总是借口妻子有病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就派人去查访,并告诉使者:如果华佗妻子真的有病,就送给他四十斛小米,让他留在家里,如果是假的,就把他捉来问罪。

  使者去了之后发现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生病,便把华佗抓了回来,但是华佗再不肯给曹操治病了。曹操非常生气,把他关进了监牢,后来把他处死了。华佗在狱中,曾把一卷医书交给狱吏,让他把这些医学成果传给后人。狱吏胆小怕事,不敢收藏。华佗只好把这些医书烧掉了。所以华佗没有留下专门的医学著作,这是我国医学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