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六篇样板文逐句分析议论文拿高分不是梦

作者:  时间:2019-02-02  热度: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在流浪。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硬币有两面,这一面此时或许有些暗淡无色,但将它翻转过来,另一面的价值或许会让你更加惊喜。

  就像(引出材料的神词,也可以用“正如”)格林兄弟努力整理出的八十六个传说,对人类发展史的研究或许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当它们变成了《格林童话》,却为孩子们编织一个个美的梦。

  所以,要知道硬币有两面,注意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或许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你带去意外的惊喜。

  奥黛丽·赫本,她拥有天使般的微笑,她曾经是个芭蕾舞舞者,但当她在发现无望当上首席舞者时选择了演戏,但精湛的舞技为她得到更多的掌声。

  奥黛的曾经遗憾自己不能站在梦想中舞台的中心,用脚尖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但当她走进了演员的世界,她却意外地发现曾有的舞蹈基础的价值。芭蕾的高贵在她的身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芭蕾的美丽被她带进了银幕,带进了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中。原先的舞蹈基础,赫本发现了它另外的价值,即使做不成首席的舞者,却能够让自己在银幕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

  赫本翻转过她的硬币,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奢华与夺目,在演艺事业上步上了高峰。

  当你翻开几米的绘本,或许你会感受到一个充满情感的人正在认真地创作,但几米曾做了十几年的广告人,却一无所获,但当他回归生活,将他的情感释放于绘本中却获得成功,他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几米的广告生涯让他感到单调、无聊,他真实的情感无处释放。但当他拿起了画笔,找到了硬币另一面的价值,他笔下的小人因为他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而充满了灵性,他也渐渐地从生活中发现了更多的微小的美丽,让他以(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几米翻转他的硬币,让他的情感流露于手插画与文学之间,找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寻到了生活的真谛。

  赫本的事业因被放弃的舞蹈发出了光亮,几米的生活因他曾经无处释放的真情实感而变得丰富而美好,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应翻转我们的硬币

  ,侍弄快枯萎的花草,让生活充满情趣,执起布满灰尘的毛笔,在落笔时体验一种快乐之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生路的坎坎坷坷或许都像这一枚枚硬币,需要你去寻找它另一面的价值。

  翻转属于自己的硬币,找寻其另一面价值,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标题“梦想为帆 工作为桨”,虽用了比喻,但不难理解,写关于“梦想”之类的议论文,初中已经开始了,别告诉你没听说过这个词。很多老师都在强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个好标题如何如何重要,但如果连把正文写好都有难度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拟个好标题吗?所以,当你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作文标题的时候,不妨把标题写得通俗易懂一点,最根本的一点,标题要能体现中心观点。)

  (作者没有在开篇引述材料,而是开明宗义提出观点“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人生”,这种写法现在不多见了,也是一种过时的写法,“述”、“析”、“立”三部分,前两者可以调换顺序甚至相互交叉,但最好不要和中心观点互换位置。)

  袁隆平梦见自己培育的水稻能养活更多的人,能大到可以在树下乘凉,是因为有这一份对梦想实现的期盼,才能执着于自己的科学事业。

  ,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立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一番执着的工作受得到世人的肯定。(用雷阿诺的材料论证梦想为帆的意义,举例后一定要就材料和观点的联系进行分析,分析得越详细越好。)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有同样的人生经历,巴尔扎克决心用自己犀利的笔法来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来给受伤的人们的心灵开一剂良药,他曾经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把它写完。”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一贫如洗的小木屋内,数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才能著成人间巨著《人间喜剧》,才能践行自己的承诺,才能实现梦想,问鼎辉煌。(用巴尔扎克的材料论证观点,结构和上段完全一样,格调显得有点低。)

  以梦想为帆,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工作为桨,才能使梦想实现成为一种可能。

  是因为希望再续经典传奇,卡梅隆才能全新力作,震撼推出《阿凡达》;是因为希望圆梦奥运,冰坛伉俪申雪和赵宏博才能不离不弃共同奋斗了十三个春秋;是因为希望能在NBA上创造一番佳绩,乔丹才能在投失几千个球后,仍旧毫不气馁地执着于篮球梦。

  他们,都有梦想,他们都以梦想为导航,用自身百折不挠和无所畏惧和付出,去实现自己曾经的梦。

  有了梦想,我们就要用心去呵护,用自己十倍百倍地辛劳去浇灌它的成长,让梦想最终成为现实,不必在乎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也不必在意将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无法克服的挑战,只要把握现在,用工作去成就梦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

  (作文的开头很朴素,直接引述材料。提醒大家,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走极端,强调作文开头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于是很多学生生搬硬套,写得非驴非马。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文章一开篇就引,也可以放到第二段引,但一定要有,不然何以显示你的立意是分析材料而来?引述材料,不用全文引述,可概括,可压缩。)

  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作者对袁隆平所言给出的分析是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虽然没有专门写出中心观点,观点已经很明显。注意,一般意义上,一篇议论文开头的第一段或一二两段,包括三个部分,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简称“述”、“析”、“立”。选择角度对材料进行概述,然后就你选择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立论。这三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述”和“析”顺序可以调换,还可以边“述”边“析”,“述”“析”相间。)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作者引用了一句海子的话,强调观点。议论文写作中,引用名言是一门大学问,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但要记住,一定要清楚你要用的名言与观点及上下文的联系,比如,名言可以是换个方式把观点再重申一遍,可以是对观点成立的原因揭示,可以是赋予观点以新的内涵等等。如果不懂名言使用的方法,最好别用,好文章不一定非得要引用名言。)

  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举例,分析,作者直接用袁隆平的材料来论证观点,正面强调拥有宁静朴素之心的意义。略显遗憾的是,文章没怎么阐述袁隆平拥有宁静朴素之心带来了怎样的意义。关于议论文写作中的举例论证,举例要以话题为圆心,以观点句为半径画圆,这里的话题是“宁静朴素”,观点是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能给人生带来深远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是怎么宁静朴素的,他/她这般宁静朴素,给人生带来怎样的意义。如此举例,一来可以切合观点,二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叙述,留更多的空间给材料的分析。)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

  (反面论述没有宁静朴素之心,也就是急功近利之心带来的后果,作者分别用大学里导师抄袭论文、郭敬明写作只为赚钱、“最”时代图书大行其道加以论证,并指出这种做法实属“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进而带来“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这样的后果。很多同学在反面论述后果的时候,想不到具体的例证,其实你大可以从面上谈,想不到某个人,就说某群人,就像文中“大学里的导师”、“‘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提醒大家,“反观”二字引出反面论述段的形式,最好不要再用了,这种形式已经被很多人一年又一年地用烂了,阅卷老师看到“反观当下”之类的字眼,可能会心生厌烦,换个语句来表述吧。)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这个补充的材料用得不太恰当,跟宁静素朴没什么直接联系)

  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梦想,我们的国家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

  (结尾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只有我们每个人拥有宁静朴素的心,国家才会伟大和卓然。关于结尾段写什么,很多同学困惑,其实大多数人写到结尾段的时候,手已经很酸了,很难写出真正漂亮的结尾。结尾段的作用和功能无非三个,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和照应开头或标题,真的不行,你就换个语句把观点重述一遍;或者像本文这样,升华到每个人都这样的话,国家社会会怎样;或者回归材料,照应袁隆平的材料。)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血,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即使身体的细胞仅七年便要全身心地更换一次,即使从生理来讲七年后便不再是我,但游荡在身体中的灵魂不会因为细胞的消亡而消失,沉淀在内心的情怀也不会因为代谢的进行而隐藏,因为精神是永恒的,情怀是长存的。

  在十年文革期间,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损掉他作为一个文人内心的执着与追求,他身上的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勇于反省的这种精神并没有在十年的动荡中消磨如那易变的细胞一般,而是弥加珍贵,越发坚定。于是在晚年一部部关于历史反思的书籍面世,《忏悔录》《随想集》等一部部煌煌巨著横空出世,带着巴金先生未来的人格情怀变成铅字,沉淀于浩瀚历史之中。(以巴金的材料论述精神长存的意义。作文素材运用时要注意,尽量少使用很土的诸如司马迁、苏东坡之类,但也要多用作家或者文化人,阅卷老师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又或者大学博士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中文系出身,对作家和文化人会比较亲切,第一个意义段,强烈推荐使用某个作家的素材,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但又不能是诸如鲁迅弃医从文之类肤浅得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事例。)

  纪伯伦有言:“我将自己酿成美酒,沉醉众生,而自己变为永久的窖藏。”确实如此,一个人唯有坚定地心如本初,无视生理或外界物质的变化方可成为永恒。

  然而,却有那样多的人随着身体细胞的更替,自己的追求也随之变味:曹禺晚年沉耽于物质之中鲜有优秀作品面世;曾一手创下国美的黄光裕因物欲膨胀最终陷入囹圄;薄熙来因权力贪念的转变放弃自身为党为民的信仰终成丧家之犬……无数的人,因内心情怀随着外物而走向落处,沦为堕落。(后果段,正面阐述,反面举例。)

  正如当下,生理上的趋时更新,生理外在物质的转变的直接体现便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欲,人们曾长期恪守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准则在物欲的裹挟冲刷之下早已不复存在。于是,高级官员尸位素餐无视百姓利益,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威胁国人健康,诚信道德缺失导致坑蒙拐骗屡见不鲜……这一切,都是人们罔顾内心道德和准则所造成的结果。身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是我们扔掉内心坚守的道德情怀的理由,更不能是一些人作奸犯科行坏事的借口。

  是的,外在物质瞬间即变,身体细胞七年即换,这个社会时代在高速发展,但作为人,万物之灵长,也应有自己坚守的追求的不悔亦不改,这样,人类文明才有传承的希望,才有发展的将来。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流动的水才能被称为“活水”,才能永葆生机。同样地,人体内细胞的替换,也是为了更新,才有生命的延续。

  (引用古语,并解释含义,引出材料,先“析”后“述”,“述”“析”相间。徐某人一直提倡,引用名言,要引用非常著名的,而且要和材料或文章观点有联系的。现在有一些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文章中引用名言,导致很多学生摘抄一堆所谓的名言,写作时来胡乱堆砌,造成现在学生作文“名人开会”现象非常严重,甚至还有学生为了引用名言,自己杜撰出了很多名言警句。)

  当鹰长到四十岁时,由于喙长而弯,羽毛变重,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保持原状,要么来个彻头彻尾的更新。选择不变的鹰,最终会由于难以捕食而饿死,而选择更新的鹰,虽要经历拔下羽毛,磕断长喙的痛苦,却能够在新羽新喙出之时重返蓝天,开始新的旅途。可见,正是生理的更新让鹰延后了自己的生命。一切生命却有他的周期,在期限来临之时,只有选择更新,才会有新的希望。不仅肉体的生命如此,精神的生命亦是如此。

  齐白石先生在晚年时毅然决定改变画风,从原先追求形似的工笔描摹变成追求意境与神似的写意。虽然在这过程中有许多挫折,但白石老人的依然坚持改变。最终,画风更新之时,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也在延续中迈向新的高峰。不难想象,倘若白石老人同许多艺术家一样,晚年自闭门户,抱残守旧,那么白石老人的艺术生命或许就会就此止步,任凭怎样的练习也再难有所实质性进步。因此,正是由于白石老人接受更新、勇于更新,才使得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

  对于个人,无论其肉体还是精神,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来保持前进脚步的不歇。而对于民族与国家,这种更新也是不变的生存之道。荷兰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之处,曾凭借其强大的海上贸易而一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但由于其不更新松散的政治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结果被英国横扫,永远地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反观日本,在二战后积极更新国内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飞速发展,重回世界强国之列。国家的生命与个人的生命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无论其延续还是断绝、兴盛还是衰败,都与其能否保持更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在更新,也正是更新给了自然界无尽的生命力。无论是物种的优胜劣汰还是国家间的兴亡更替,都如马克思的发展观所说,只有不断地更新,才有事物的发展,才有生命的延续。

  朋友,你今日所看到的太阳已然不是昨天落下去的那个。我们时时都应学会更新、勇于更新并善于更新。惟有此,才能让生命永续、万古长青。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尼采曾说:“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是的,不为他人言语而左右,做真实、洒脱的自己,人云随他去,我自任逍遥。

  凭你是用卑贱的名字来玷辱它,抑或是用雅致的名字来赞颂它,莠草只不改变,用一如既往的顽强生命力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用逍遥、洒脱的态度来面对一切。

  时空流转,万物变迁。他人的言语,终究只会成为过往云烟,只有始终如一地做真实的自己,才不会迷茫。

  他从开始接触动漫开始,至最后一部作品《起风了》结束,成名前后,他都不曾被他人的言语左右分毫,保持着童心,对生命的真诚,缔造出一部部伟大的作品。这世上有许多动漫大师,但为何只有宫崎骏红极数十年而不退?只因大多数动漫师,因小有名气便飘然,喜闻他人的赞誉,恶听他人的指正,在他人的言语中飘摇,最后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初衷,难以赤子之心以待动漫,又如何能有好作品问世?(用宫崎骏和大多数动漫大师的对比,突出做自己的意义,前者不在乎他人毁誉,缔造一部部好作品,后者在他人的言语中摇摆,没有好作品问世。运用正反对比的举例论证,可谓举例论证的高端境界,在复习备考中,不妨做一些这样的准备,每次用例,多去思考,有没有正好相反的材料可以用。当然,运用对比要注意,两者要具备可比性,宫崎骏和大多数动漫大师,是同类,才可以比。)

  “蒸汽之父”瓦特因发明了蒸汽机名动世界,使人们由蛮荒跨进了文明。然而,在铺天盖地的赞誉中,这位潜力无限的发明家沉迷其中,再无发明出现。不仅如此,当他的得意门生默多克发明出了改良后的蒸汽车,他知道后怕失去荣誉而竭力阻止。言语对人的影响可见是如此巨大,它究能够使伟人沦为卑鄙的人,把握不好自己,就会在他人的赞誉抑或诋毁中失去本性。不起眼的莠草足以让那些“迷失者”感到汗颜。

  诚然,要在这个充斥着舆论与浮躁的社会里,做到:人云随他去,我自任逍遥,十分不易。从小,我们便在父母的期盼、他人的评价声里成长。他人的言语时常令我们或喜、或悲。但是,即使如此,不妨给自己心里留下一块空地,使自己不迷失。莫言成名后,并不因名气、评论改变一丝一毫;“红学泰斗”周汝昌丝毫不以其头衔为意,只潜心学术研究;旭日阳刚组合一首《春天里》打动亿万人,他们本可以借此走红,却仍怀抱梦想怀抱木吉他,逍遥地歌唱,这些前辈们使我们相信,做自己并非不能做到。

  (用了莫言、周汝昌、旭日阳刚几个例子,对观点进行补充,即使不顾他人言语很难,依然可以做到我自任逍遥。其实这一段也没有摆脱上一段论述的层面。如果前面两段充分论述了“意义”和“后果”,我们大可以在第三个论述段来个升级,论述“条件”,比如这里,可以分析他人言语之所以对做自己形成影响,是因为我们自身就缺乏对自己足够的认知,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他们的贬斥而自卑,或者由于他人的称赞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所以,想要做自己,前提条件就是扪心自问,自己是谁,需要什么。)

  他人的赞誉或指责,不必过于在意。不妨学莠草:人云随他去,我自任逍遥。(回归材料“不妨学莠草”,强调观点,“我自任逍遥”。)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