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下午,本年度国家出版资金资助图书——八卷本《祝嘉书学论著全集》出版工作启动会议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召开。中国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兼书协主席、本书主编王伟林教授,祝嘉艺术馆筹建单位——张家港保税区党群办主任张强,祝嘉先生亲属、祝嘉书学院院长叶叙玄,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馆长、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俞建良,苏州大学出版社社长盛惠良,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兴昌,以及朱树民、蒋志坚、王渊清、蒙建军、赵锟、庆旭、何鹏、朱骏益等学者、书家出席会议。会议由该项目策划人和负责人之一、苏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文化传播基地主任、苏州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张建初主持。
主持人简要介绍了祝嘉先生的生平、学术成就和《祝嘉书学论著全集》申报过程。随后盛惠良、王伟林分别致辞,张强、叶叙玄分别讲话,陈兴昌就编校质量、图书品质等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业务和政治要求。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后,该项目策划人和负责人之一、苏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文化传播基地副主任刘诗能就《祝嘉书学论著全集》的整体结构、各卷所收内容、图书体例、编校工作推进计划,以及祝嘉相关书信和题跋征集、手稿录入进展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大家围绕出版精品、打造经典的目的展开热烈讨论,王渊清、俞建良、庆旭、赵锟、朱俊益等分别发言,就各自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王伟林进行了简要总结,并确定在下一次编委会会议上将所有事项落实到人,确保该书编校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祝嘉书学论著全集》裒辑著者传世的书学著作与未刊之书学手稿,旁及公私庋藏之相关书信、题跋等,厘为八卷,约380万字。该书将精心编校、精心设计、精装印制,注重文献的完整性和新颖性,努力打造权威性、经典性书学著作。
《祝嘉书学论著全集》初定于2019年9月底推出。今年是祝嘉诞辰120周年,该书的出版也将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祝嘉(1899—1995)是我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其毕生从事书法文献的整理、疏证工作,其书论继承清代碑学又有创新发展,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郑逸梅在《艺林散叶》中说:“近代论书法之著作,以祝嘉最为宏富。”其1942年完成的《书学史》,引征浩博,被誉为现代书法史学的开山之作,陈大羽称之为“近代书法史论的里程碑”。其一生著作70余种,有67种为书学研究,磨砻光耀,焕乎为盛。从193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书学》到1990年《逆耳集》脱稿,其跨时之长、论著之富,在整个20世纪无人可以替代。时至今日,就其单项论著来看,由于受时代和条件制约,征引、论断未必尽善,但作为在20世纪书法史的主流中深度涉及三个领域、跨越60年的人物,其全部书学论著所具有的纵深感不仅极具学术价值,也极具文献价值。这些著作中部分虽已出版,但大多为新中国成立前付梓或在港台地区刊行,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已不易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论著的局限性被放大,真正的价值有可能被忽视甚至湮没。因此,将祝嘉书学论著完整地呈现,不仅是书学研究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盛世无遗贤,名著作灯烛。在华人德、王伟林、薛龙春以及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学术支持下,由苏州大学出版社申报的《祝嘉书学论著全集》已获得2019年度国家出版资金资助。该书裒辑著者传世的书学著作与未刊之书学手稿,旁及公私庋藏之相关书信、题跋等,厘为八卷,共300多万字。目前,全集的整理、编校工作已全面启动。
祝嘉生前师友众多,又长期从事书法教育,高怀硕德,诲人不倦,其与海内外人士谈书论艺,多有书信往来。又其学植深厚、识见卓异,时或有公私收藏邀其过目、题跋。其定居苏州前辗转多地,抑或有论书手稿散落民间。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资料极易破损、毁坏。我们深知,祝嘉的书学思想,不仅布在方册,也见诸一札一题。因此,特向全社会特别是祝嘉的亲友、弟子,以及书法界、收藏界公开征集,敬祈各方人士提供自己持有或收藏的书信、题跋和论书手稿(照片、复印件或扫描件)。如有不宜或不愿公开的内容可适当处理(不影响释读)或备注,并尽量附上受信人简介(50字左右),同时告知提供者联系方式。若书信中未写明时间特别是年份,亦望尽量帮助回忆或查考。待全集出版后,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向提供者表示感谢。
版权说明:新闻及征稿最终解释权归《祝嘉书学论著全集》编辑委员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苏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