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论著]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  时间:2020-02-10  热度:

  原标题:[201701论著]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朱春平,赵建业,申晓军,钱维,马颖才,张硕,许建明,万秀萍,杜奕奇,李兆申.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23.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朱春平、赵建业、钱维、杜奕奇、李兆申),普通外科(申晓军);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马颖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张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许建明);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万秀萍)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胃癌的检出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然而,胃镜检查存在一定的痛苦、风险和设备依赖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规模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血清学筛查,特别是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法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等优点,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逐渐运用于癌前病变和胃癌筛查,而我国在血清学筛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血清PG和胃泌素-17(gatrin-17,G-17),评估PG联合G-17对我国胃癌的诊断效果。

  本研究为连续病例、多中心横断面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个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因胃部不适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 年龄18~70周岁,性别不限;② 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患者。排除标准:① 入组前2周内服用影响本研究观察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② 曾接受胃部手术者(包括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手术);③ 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神经病变或精神疾患;④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临床试验者。

  1.胃镜检查、活检和病理诊断: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行胃镜检查时在5个固定部位行标准活检取材,包括胃体大弯侧和小弯侧各2块,胃窦大弯侧和小弯侧各2块,胃角1块。活检组织要足够大且深及黏膜肌层。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读片诊断。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采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观察内容包括5项组织学变化和4个分级。胃窦和胃体萎缩程度分别取大弯侧和小弯侧的平均值。若内镜下胃黏膜有明显病变者,则只需对病变部位常规活检。

  2.血清G-17和PG的测定:血清样本采集前2周患者停服抑酸药,前1 d停服胃黏膜保护剂,采集前10 h保持空腹,禁烟酒。所有患者均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血清G-17和PG的测定均采用芬兰Biohit公司的ELISA试剂盒。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清G-17和PG等指标采用±s描述,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或将数据进行对数(ln)转换后采用t检验;各指标对胃癌诊断效果用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价,诊断的统计学差异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共连续纳入1 122例患者,其中萎缩性胃炎组548例,非萎缩性胃炎组370例,胃癌组204例。组间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血清G-17、PGⅡ水平较高,而PGR(PGⅠ/PGⅡ)较低(P<0.05)。PGⅠ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G-17对胃癌的诊断:G-17诊断胃癌的ROC曲线),其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最大值为0.322,对应的界限值约为7 pmol/L,为正常范围的上限。若以7 pmol/L为诊断界限值,G-17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31%(121/204),70.59%(648/918),68.54%(769/1 122),30.95%(121/391)和88.65%(648/731)(表2)。

  2.PGR对胃癌的诊断:PGR诊断胃癌的ROC曲线,对应的界限值约为7,为正常范围的下限。若以7为诊断界限值,PGR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18%(84/204),83.01%(762/918),75.40%(846/1 122),35.00%(84/240)和86.39%(762/882)。

  3.PGⅡ对胃癌的诊断:PGⅡ诊断胃癌的ROC曲线,对应的界限值约为10 μg/L,为正常范围的上限。若以10 μg/L为诊断界限值,PGⅡ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3%(150/204),53.05%(487/918),56.77%(637/1 122),25.82%(150/581)和90.02%(487/541)。

  2.G-17联合PGⅡ对胃癌的诊断:若患者血清G-17>7 pmol/L且PGⅡ>10 μg/L诊断为胃癌,则G-17联合PGⅡ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04%(98/204),79.74%(732/918),73.98%(830/1 122),34.51%(98/284)和87.35%(732/838)。

  3.PGⅡ联合PGR对胃癌的诊断:若患者血清PGⅡ>10 μg/L且PGR<7诊断为胃癌,则PGⅡ联合PGR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82%(69/204),84.86%(779/918),75.58%(848/1 122),33.17%(69/208)和85.23%(779/914)。

  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G-17是反应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萎缩状况,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高,且与癌变部位、临床分期有关,尤其在胃底和胃体癌中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胃癌高风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Sun等在我国东北地区纳入4 046例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空腹G-17诊断胃癌的最佳界限值为10.7 p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3%,在249例胃癌中,69.1%的患者G-17>3 pmol/L。Konturek等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分别纳入胃癌组337例和对照组337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总胃泌素,根据ROC曲线计算出血清总胃泌素诊断胃癌的最佳界限值为38.88 pmol/L。Konturek等在另一项研究中分别测定74例胃癌和77例对照者的血清前体胃泌素和成熟胃泌素(包括G-17和G-34),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清前体胃泌素和成熟胃泌素皆高于对照组,肠型胃癌组的高胃泌素血症患者明显多于弥散型、混合型胃癌组,血清总胃泌素诊断胃癌的最佳界限值为32 pmol/L。本研究中,胃癌组血清G-17水平较高,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17用于诊断胃癌时,ROC曲线 pmol/L,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31%,70.59%,68.54%,30.95%和88.65%。本研究中,在G-17、PG Ⅰ、PG Ⅱ和PGR 4个指标中,G-17高值的胃癌风险最大,OR值为2.592。

  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人胃蛋白酶原可分为PGⅠ(又称PGA)和PGⅡ(又称PGC)两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了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能分泌。PG是反映胃体黏膜泌酸功能的良好指标,被称为“血清学活检”。当胃体萎缩时,PGⅠ下降,因此PG可以用来诊断胃黏膜萎缩。由于胃癌是由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和瘤变逐级发展而来,因此PG也可以用于胃癌筛查。Cao等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与萎缩组和对照组相比,胃癌组的血清PGⅠ和PGR较低。PGⅠ和PGR的诊断界限值分别为57.15 μg/L和2.99,ROC曲线,前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3%和84.5%,后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89.0%。Kitahara等在日本一项包含5 113例胃癌筛查的横断面研究中,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以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标准,检测出13例胃癌,最佳诊断界限值为PGⅠ<70 ng/mL和PGR<3,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3.5%。本研究中,胃癌组的PGⅠ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R在胃癌组降低,PGⅡ则升高,两者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R诊断胃癌的ROC曲线,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18%,83.01%,75.40%,35.00%和86.39%。PGⅡ诊断胃癌的ROC曲线 μg/L,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3%,53.05%,56.77%,25.82%和90.02%。本研究的结果与既往国外研究有所差异,PGⅠ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欠佳,而PGR、PGⅡ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也许与各研究的设计、各地区胃癌发病率、胃癌类型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认为,血清胃泌素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提高胃癌诊断价值。蒋孟军等的研究纳入319例病例,其中胃癌组63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胃泌素。结果表明以90 ng/L为界限值,胃泌素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0%,特异度为81%;若联合PG Ⅰ<35 μg/L、PGR<1.5或G>90 ng/L 3项,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和73.4%。Shiotani等的研究纳入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早期肠型胃癌患者53例,对照组75例,检测血清PG和G-17。结果表明若以PGⅠ<45 ng/mL和G-17>60 pg/mL为诊断标准,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68%。本研究中,血清G-17联合PG诊断胃癌可以提高诊断价值,准确度可以达到70%以上,其中诊断效果最佳的是G-17联合PGR,即G-17>7 pmol/L且PGR<7,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91.29%,79.23%,38.93%和84.56%。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G-17、PG Ⅱ水平较高,而PGR较低,且G-17高值的胃癌风险最大。当G-17、PGⅡ和PGR用于胃癌诊断时,联合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其中诊断效果最佳的是G-17联合PGR,即G-17>7 pmol/L且PGR<7。由于血清学诊断的简便易行及适合大规模筛查等特点,将G-17联合PG运用于胃癌筛查,有助于提高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