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CPB还不让投国内期刊我快被学院黑名单逼疯了

作者:  时间:2019-02-03  热度:

  这两天看到满屏的CPB被踢出SCI的消息之后,我很方,原因就在于我们医学院那份神奇的期刊黑名单。

  之前好像也有篇文章中说医院期刊黑名单的,但与我们学校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学校规定,我们临床博士想要毕业,必须在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上发表一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学术论著,或者多篇累计影响因子7分以上的学术论著。

  老实讲,这个规定刚出来的时候我是懵逼的。首先是影响因子大于5分,比起大部分学校博士毕业只要求3分来说,难度高了不是一点半点。然后去年没了Oncotarget,现在没了CPB,两大噩耗让我是不会考虑这条了,那就只能辛苦多发几篇,争取累计影响因子大于7分。

  然后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SCI收录的国外期刊。让我感觉就是一个科研门外汉拍脑袋定下的规矩。

  何为国外期刊?是出版社在外国的期刊呢,还是由外国人办的期刊?定义不明,而且按照这两种解释,都会出现一些很奇葩的问题。

  首先如果“国外期刊”是指出版社在外国的期刊,那么那些编委大半是中国人的期刊算不算?甚至那些创始人是中国人的期刊算不算?就好像MDPI这家出版社,总部在瑞士,在北京武汉都有分部,其创始人林先生就是位中国人,编辑部里也有不少的中国学者,甚至好像还能发中文邮件交流。虽然之前MDPI有些期刊进过Jeffrey Beall掠夺性期刊黑名单,但为了毕业似乎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同样的还有e-Century出版社,虽然是家美国出版社,但里面很多也都是中国人,旗下的IJCEP和IJCEM更是两大知名水刊,已经被Pubmed剔除。

  另一种情况,“国外期刊”就是指由外国人主办的期刊。这就更令人气愤了,都2019年了,还跪久了站不起来吗?《人民日报》前两年发过一篇文章我记忆犹新,核心思想就是科研人员过于膜拜国外期刊,缺乏文化自信。结尾呼吁多支持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让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的期刊上发表。

  虽然这篇文章感觉似乎是让人多投中文期刊,对此我持保留意见。因为目前世界上,中文的普及度远不如英语,这个硬伤让投中文期刊的科研成果根本传播不出去。但是中国也有很多办成功的SCI啊,这些期刊也都要国人科学家的支持啊。

  我们最起码不应该歧视国人自己办的期刊,SCI是一套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我们要参与,并且在现有规则下做的更好。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在最顶尖领域,对标CNS的话,国内期刊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无论从质量方面还是影响力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但在一些细分领域,国内不少期刊在国际上都赫赫有名,比如中科院与Nature出版社联合创办的Cell Research,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国内期刊”,但它每年都会发表不少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一流期刊。

  而按照我们学校的标准,这些期刊再好也没用,就因为它们不是“国外期刊”,还不如那些巴西的OMICS International之流。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