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对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学术界,众多学者们面对浩瀚的各种数据与信息,如何才能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就变的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关键词索引非常重视的一个原因。关键词标引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检索的准确性和文献的利用率。为此,《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医药卫生期刊编排规范》均要求论文关键词应尽量选用规范的主题词标引。
根据多年从事医学类学术论文的编辑,总结出来一些大家在学术论文容易犯的关键词错误。
词必须能够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因此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主题,剖析主题结构,只有在主题分析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关键词标引。而目前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部分论文关键词没有反映出文章的重要主题,如:《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及随访》一文,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儿童, 该文也漏标了重要的关键词:胃黏膜。那么我们从胃黏膜这个关键词去查资料时,就很有可能查询不到这篇文章。
第一步是文章审读。文章审读的步骤是:①阅读题目,明确文章论述的主题对象;②细读论文摘要,了解作者意图以及文章的内容与重点;③阅读结论,确定其新颖程度和价值;④浏览文中重要段落、图表乃至全文,确定其主要内容与中心、参考价值与应用范围。
第二步是主题提炼。主题的提炼要在认真审读文稿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并对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准确而精炼地进行高度概括,抓住本质的主要内容,舍弃次要内容。人们标引关键词的习惯做法往往是直接从文题中选择,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题已基本涵盖了文章的主题。而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论文的文题未能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某些论文的主题内容是隐含的,仅仅阅读和分析标题、摘要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通读全文,反复推敲,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对主题内容作出全面正确的概括。要注意,关键词往往是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阅读文稿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哪些词使用频率最高,这样就不难把关键词提取出来。
很多人在分析主题内容,找出论文的中心主题以后,还要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将主题概念准确、适度地表达出来。在这一步骤中,极易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以致于造成关键词的误标。为了更准确、适度地表达主题,常常要对主题的概念进行转换,主题概念的转换不能光从字面上进行,而要从主题概念的涵义上进行,因此要特别注意概念的综合分析。
具体解决的方法:主题概念的转换,按复杂程度,有概念直接转换和概念的分解转换两种方式。概念的直接转换只需直接查阅词表就可完成,概念的分解转换却要复杂得多。在概念转换的过程中,标引者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如标引“下肢不等长”一词时,可能想到的可以概念转换的词就有:“短肢畸形”、“肢体短缩”、“肢体不等长”等,而正确的标引是:“腿长不等”。可见,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概念转换,标引出正确的关键词。
很多人对于论文关键词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是按照已有的医学论文关键词表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关键词。这不仅为我们在资料查询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是对于论文发表者本身的一种影响。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关键词的确定可以根据《MeSH》词表规定。特别是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更加应该重视,因为在医学上很多专业术语与我们平常用的医学术语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学术论文中用的不是专业术语关键词,这也是对你的学术论文本身就会有影响。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人们常常将倒装词序标为顺排词序,而未将复合主题词倒装。对于肿瘤名称的标引也常常出现诸如“肝癌”、“胃癌”、“肺癌”、“脑胶质瘤”等等的标引错误。其实,查阅词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直接转换的过程,只是在具体标引过程中,概念转换在先,查阅词表在后,某些词往往要经多次概念转换,反复查阅词表,最后才查找到唯一正确的关键词。
最后,我们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存贮和交流,再有就是职称评比有关。不管是那种情况,关键词的使用,一方面方便了文献索引的编制,有利于建立文献数据库,另一方面也为高质量的文献查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读者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因此,关键词标引得是否正确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对于作者来说,关键词标引得不正确或不规范,论文即使发表到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上,也可能会降低论文被检出和引用的机会。
沃登始终坚持以尊重科学、遵循科学、善用科学的态度努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学术服务,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的风格使沃登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如:第一家推出“SCI论文保证发表服务”、第一家推出学术型“临床研究DAMP服务”等)。
经多年磨合沃登现已成功组建一只由400余名人员组成、分工明细、各有专长的国际化学术队伍,所有成员100%拥有Ph.D或MD学位,多数都任职于常青藤名校,其中不乏国际知名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NS论文的资深专家。
©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015] 0609-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