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疾病状态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获得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现况研究(Prevalence survey):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亦可称为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或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
(1)、普查(Census):即全面调查。在特定时点或期间、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2)、抽样检查(Sampling survey):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通过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3):要求的显著性越小,即显著性要求越高,可信度1-越大,样本量越高。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抽样的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即先将被研究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摸球、电子计算机抽取等进行抽样。
(2)、系统抽样(syetematic sampling):此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间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即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分为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
该方法又分为两类:(1)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2)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用此法抽样时,可抽到的不是个体 ,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集体(群体)。
优点是便于组织,节约人力、物力,多用于大规模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较大,分析工作量也较大。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又称多阶段抽样。这是大型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ies),亦称相关性研究。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常被用于慢性病病因研究,探讨环境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
1.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到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4、研究的暴露因素在一个人群中变异范围很小时,很难测量起与疾病的关系,采用多个人群比较的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