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 ,混有泡沫痰 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 午后潮热, 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 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 脉细数。
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 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虚劳两病都具有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虚证特征,且有一定联系,肺痨可发展为虚损,故《金匮要略》将之列为虚劳范畴,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肺痨主要病变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病理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病程较长,病势**,病变为五脏虚损而以脾肾为主,一般不传染,以气、血、阴、阳亏虚为病理特点,是多种慢性虚损病证的总称。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 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 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 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 征。
证侯: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 质淡,脉细。证机概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常用药:甘草、干地黄、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 灶心黄土、白芨、乌贼骨、三七、花蕊石
与痔疮相区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主症: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 ,遇劳加重,口干咽燥, 心中烦热 ,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常用药物: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等。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主症: 胃脘疼痛 ,如针刺,似刀割, 痛有定处 ,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 入夜尤甚 ,或见吐血黑便,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病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