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斑片状浸润阴影,位于肺尖,诊断为肺结核;若位于其他部位,多为肺炎。若为块状阴影,则应诊断为肺癌。
(1)肝:若肝实质内有低密度肿块影(巨块型肝癌可有密度更低的坏死灶),应诊断为肝癌。若肝包膜下、实质内有高密度影,表明有出血征象,应诊断为肝破裂。
(2)脾、肾:若包膜完整、包膜下有高密度影,诊断为包膜下血肿。若包膜不完整,实质内或脏器周围有高密度影,应诊断为脾、肾破裂。
(3)胰腺:若胰腺实质肿大,边界不清,有高密度出血灶,低密度的坏死灶;胰周积液、积血,应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②实质脏器的出血灶在CT片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坏死灶由于血运障碍,在CT片上表现为低密度影。
③高密度影或低密度影是相对于脏器本身密度而言的,高密度影表现为亮白色,低密度影表现为暗黑色。
(2)观察颅骨是否连续:沿颅骨仔细观察一圈,若连续性遭到破坏,则诊断为颅骨骨折。有时还可看到骨碎片、头皮血肿等
(3)观察脑内病变:若为高密度影,诊断为出血。若为低密度影,诊断为脑梗死。出血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急性硬膜外血肿: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下的梭形高密度影,范围较小,不跨越颅缝,可有中线移位。
②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中线移位明显。
胸片时,应重点观察肺野、心脏和肋骨,不必重视脊柱等,因为大纲不要求掌握胸椎骨折。
(1)肺野:观察肺野时,应注意有无肺纹理、有无肺部阴影及阴影部位、肋膈角是否锐利等。
正常胸片 =两肺纹理存在且对称 + 两侧肋膈角锐利 + 肺野无阴影 + 心脏大小外形正常。
胸腔积液 =内低外高弧状阴影~2/3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变白) + 纵隔向健侧移位。
①胸腔积液——少量积液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量积液表现为外高内低弧形向上的积液影。大量积液表现为大片肺野致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通读各导联心电图,看心律是否整齐。判断方法为同一导联内RR间距是否相等,若RR间距相等,则心律整齐;若RR间距不等,则为心律不齐。
包括正常心电图、窦速、窦缓、室上速、心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左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房性(房早、房颤)、室上速、室性(室早、室速、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小三大五窦速缓——同一导联RR间距<3个大格为窦速,RR间距>5个大格为窦缓。
③一度三度阻滞剂——Ⅰ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表现为心律整齐,即RR间距相等(详见京师杏林实践技能讲义)
④缺血梗死ST——心肌缺血常表现为ST段压低,急性心梗常表现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
⑤P波缺如室上速,心律整齐难不住——室上速常常表现为P波缺如,少数交界性早搏表现为P波倒置。
⑥V1和V5区分右和左——区分左、右束支阻滞及左、右心室肥大的右和左,分别看V1和V5导联的QRS波。
⑦V1上为右,V5上为左——V1的R波向上,为右束支阻滞或右室肥大;V5的R波向上,为左束支阻滞或左室肥大
⑧宽大是完束——V1或V5导联的QRS波宽大,R波呈M型,为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V1的R波高尖>1.0mV(2大格)为右心室肥大;V5的R波高尖>2.5mV(5大格)为左心室肥大。
①房早室早瞥一眼——意思是说房早、室早的诊断非常简单,一眼就可看出,其特点详见京师杏林实践技能讲义。
②室速室颤怪简单——意思是说室速、室颤的诊断非常简单。其特点详见京师杏林实践技能应试指南。
④二度阻滞不难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详见京师杏林实践技能应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