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8月13日讯(记者 单俊楠) 往常都是学生们进行技能比赛,如今青岛市技师学院的老师们也要同台比拼技能,而且比赛结果还将与薪水、职称、晋级等直接挂钩。记者8月13日从青岛市技师学院获悉 ,该院从 8月10日到 12日,组织全院137名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文武”大比拼,不合格的教师要重新当“学徒”,进行理论或技能再学习。
青岛市技师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青岛市唯一一所市政府直属的技师学院,此次组织的理论技能一体化大赛在全省职业学校中属于首次。“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教师偏重理论而忽略实践能力,而部分实习指导老师理论功底又比较薄弱,不利于学校提出的培养高技能和高职业素质人才的目标,所以才下定决心,在全院教师中进行理论和技能大比拼,意在提高教师一体化授课能力和水平,达到我们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青岛市技师学院院长孙海生说。
据介绍,此次教师技能大赛“动了真格”,如果哪位老师通不过理论或技能考核,那么就要拜理论水平好或高技能的教师“为师”,下车间或到课堂去重新回炉当“学徒”。“有惩就有奖,对于在比赛中成绩优秀的教老师,我们将授予名师称号,而且还把最后的比赛结果和老师们的薪水 、职称、晋级挂钩。”
“我以前都是在讲台上授课的,很少到车间操控机器,仅有的一点儿实践经验也是以往在企业时积累的,所以一听到学院要搞老师技能大赛,就紧张得不得了。”技师学院教师于冰坦言,她所在的机械系的十几位理论老师一般都是“嘴皮子”功夫厉害,而实际动手能力并不高,全科室的老师都跑到车间去拜实践老师为师,学习实践技能。
在技能比赛中,于冰的实践题为焊接,“看着挺简单的,但真操作起来不容易,我要焊接一块12毫米厚的铁板,费了好大力气,用了一个小时才干完,累得满头大汗。”于冰说,学校组织这种比赛确实让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自己的实践技能真不过关,那么她也愿意下车间当“学徒”。
“现在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承担指导技能操作训练的一体化老师实在太缺乏了,所以我们学院始终把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让学校老师不仅能成为讲师,还要成为技师。”孙海生院长表示,国家刚刚确定了全国25所技工院校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青岛市技师学院就位列其中,此次尝试也将为他们积累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