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月经紊乱,烘热出汗1年余。病人诉近1年来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尿少色黄。末次月经2004年11月20日。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7℃,P:75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舌红少苔,脉细数。血清内分泌检查:促卵泡激素(FSH)35.780μg/L↑,促黄体素(LH)18μg/L↑,雌二醇(E2)103.6pmol/L↓。
现病史:患者诉近1年来无诱因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等。今天来我院就诊。现症见: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尿少色黄。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红少苔,脉细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语颤音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女,48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等,中医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辨为肾阴虚证。
病因病机分析:经断前后,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腰为肾府,肾主骨,肾之精亏血少,故腰酸腿软;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故五心烦热;虚热扰心,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精亏血少,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瘙痒;虚热下灼,则阴道干涩,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如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本病需与月经先后不定期鉴别。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是指育龄妇女的单纯的月经紊乱,少有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浮肿、情志不宁等绝经前后诸证的症状,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更年期综合征需与更年期精神病鉴别。二者均发病于更年期,具有一定的更年期心理变化特征,而无智能缺损、人格改变等脑器质性改变征象。而更年期精神病或以焦虑紧张的忧郁为主,伴有自罪妄想;或以妄想为主,可伴幻觉,故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