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综合资料重点

作者:  时间:2018-09-27  热度: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综合资料重点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1、 测量血压 2、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3、 腹部包块(假定包块位于左下腹)的检查(深部滑行触诊法) 。 要点:示、中、环指三指并拢,于左下腹触诊;腹壁下压至少 2cm;指端逐渐触 向包块,做滑动触摸

  1、 测量血压 2、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3、 腹部包块(假定包块位于左下腹)的检查(深部滑行触诊法) 。 要点:示、中、环指三指并拢,于左下腹触诊;腹壁下压至少 2cm;指端逐渐触 向包块,做滑动触摸,滑动的方向与包块的长轴垂直。 4、 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检查 要点:检查时嘱受检者头稍低向检查侧。由浅入深滑动触诊。检查双侧胸锁乳突 肌前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后为后区。 5、 心前区心尖搏动和震颤触诊检查(口述检查结果) 心前区心尖搏动先用右全手掌放心前区,然后示中指指腹并拢触诊。震颤用手掌 的尺侧(小鱼际) ,在心脏的各瓣膜区和胸骨左缘 3、4 肋间触诊。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的位置: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cm 处,搏动范围 直径 2.0~2.5cm,心尖搏动未见增强或减弱。未触及震颤。 6、 腋窝淋巴结的触诊方法:发现淋巴结肿大如何描述? 检查左侧时,左手握左手,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示、中、环指三指并拢,由浅 入深滑动触诊,两侧都要检查;腋窝淋巴结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 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 (1)部位(2)大小(3)数目(4)硬度(5)压痛(6)活动度(7)有无粘连 7、 甲状腺峡部触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前面用拇指,后面用示指。做吞咽动作。 分三度:1、不能看见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2、能看见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 突肌以内Ⅱ度。3、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Ⅲ度。 8、 甲状腺侧叶触诊,甲状腺的视诊 前面,示指和中指推,拇指触摸。后面,拇指推,示指和中指触摸。触摸时嘱受 检者做吞咽动作。 看甲状腺的大小、对称性。 9、 测脉搏(腕部) ,测呼吸频率, (须口述检查结果) ,呼吸运动的类型? 示、中、环指三指并拢放桡动脉处 15~30 秒,双侧桡动脉进行对比。 呼吸运动的类型:男性和儿童是腹式呼吸,女性是胸式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至少要观察 1 分钟,正常成人:16~18 次/分 10、胸部的骨骼标志 1、胸骨上切迹 2、胸骨柄 3、胸骨角 4、腹上角 5、剑突 6、肋骨 7、肋间隙 8、 肩胛骨 9、脊柱棘突 10、肋脊角 11、胸部的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胸部体表的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1、腋窝(左、右)2、胸骨上窝 3、锁骨上窝(左、右)4、锁骨下窝(左、右) 5、肩胛上区(左、右)6、肩胛下区(左、右)7、肩胛间区(左、右) 13、语音震颤检查方法 用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胸壁两侧,然后嘱受检者用同等强度重复发出“yi” 长音,自上而下,从内到外,两侧交叉,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 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14、肺下界叩诊方法 1、 锁骨中线由清音变浊音为肝上界, 由浊音变实音为肺下界在第六肋间隙上。 2、 腋中线由清音变浊音在第八肋间隙上。3、肩胛下角线由清音变浊音在第十肋间 隙上。注意两侧都要叩诊。 15、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 肺下界的移动范围,正常人是 6~8cm。 16、胸部听诊及听诊内容 听诊从肺尖开始,左右对比,自上而下,先前胸部,再侧胸部,最后后胸部。每 次至少听 1~2 个呼吸周期。 (1) 、正常呼吸音(2) 、异常呼吸音(3) 、啰音①湿啰音②干啰音(4)胸膜摩 擦音 17、正常人心脏左、右相对浊音界的叩诊及测量 要点:1、考生的站位,被检查者的体位、姿势(1 分) 2、叩诊的方法(2 分) 3、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2 分) :叩诊扳指与肋间垂直,与心缘平行,叩 诊扳指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 0.5cm,叩诊由清音变浊音做标记。 4、 叩诊的顺序正确 (2 分) 从心尖搏动的最强点 : (即第五肋间) 2~3cm 外 处开始叩诊,如触不到心尖搏动,从左锁骨中线cm 处开始,由 外到内,其余由锁骨中线开始,逐个肋间向上,到第二肋间,由清音变浊音做标 记。右侧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逐个肋间向上,到第二肋间由清音变浊音做 标记。 5、口述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结果(1 分) 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cm) 肋间 左(cm) 2~3 2~3 3~4 Ⅱ Ⅲ Ⅳ Ⅴ 2~3 3.5~4.5 5~6 7~9 (记录时应注明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 cm 数,正常是 8~10cm) 18、心脏听诊的部位和顺序,心脏听诊的内容 要点:1、考生的站位,被检查者的体位、姿势(1 分) 2、心脏瓣膜听诊区部位(3 分) 有 4 个瓣膜 5 个区。二尖瓣区(心尖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肺动 脉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 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三尖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3、听诊的顺序和时间(2 分) :二尖瓣区(即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 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4、心尖区听诊时间至少 30 秒(1 分) 。 5、心脏主要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心脏杂音。 19、指出肩胛下角的体表位置,指出第七颈椎棘突 肩胛下角体表位置:可作为第七或第八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八胸椎。 第七颈椎棘突是最为突出的脊柱棘突,其下为胸椎的起点。 20、腹部体表标志的四分区法 (1)肋弓下缘(2)剑突(3)腹上角(4)脐(5)髂前上棘(6)腹直肌外缘(7) 腹中线、腹部九区法的分区 两条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中点的垂直线。 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九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 ,左右侧腹部(腰部) ,左右下腹 部(髂部) ,上腹部,中腹部(脐部) ,下腹部(耻骨上部) 。 22、腹部视诊主要内容 1、腹部外形 2、腹部膨隆 3、腹部凹陷 4、呼吸运动 5、腹壁静脉 6、胃肠型 7、 蠕动波 8、腹纹 9、手术瘢痕 10、脐 23、肝脏触诊和如何描述肝脏 触诊方法:让受检者仰卧,双膝屈曲,嘱受检者腹式呼吸,单手触诊。沿两条线 (锁骨中线和腹中线) ,从下向上,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呼气时手 指压向腹深部,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脏或肋缘。 如何描述肝脏:大小、质地、边缘,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搏动、摩擦感、 震颤。 24、脾脏的触诊,脾脏肿大分度 双手触诊:受检者仰卧,双腿屈曲,嘱受检者腹式呼吸,左手放在左胸下后部第 9~11 肋处,将脾托住,示、中、环指三指伸直并拢,平放脐部与左肋弓大致垂 直,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脾缘或肋缘。 脾脏肿大分度:脾缘不超过肋下 2cm 为轻度肿大;超过 2cm 在脐水平以上为中 度肿大;超过脐水平或前正中线、肝浊音界叩诊 沿右锁骨中线,先从上至下叩诊,由清音变浊音为肝上界;再沿右锁骨中线,从 脐水平向上叩诊, 由鼓音转为浊音为肝下界。 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下界在肋弓下缘,肝上下径为 9~11cm。 26、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 受检者仰卧,下肢屈曲,自腹中脐水平向左侧叩诊,由鼓音变浊音,扳指固定不 动,嘱受检者右侧卧,再次叩诊为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沿脐水平向右 侧叩诊,由鼓音变浊音,扳指固定不动,嘱受检者左侧卧,再次叩诊为鼓音,表 明移动性浊音阳性。 27、腹壁反射 受检者仰卧,下肢屈曲,用钝头竹签,自外向内,沿肋下缘,脐平,腹股沟上三 条线,轻划腹壁皮肤,注意两侧都要做。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28、膝腱反射 坐位时,受检者小腿自然下垂。仰卧位,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屈曲约 120°。 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伸展。 29、跟腱反射 受检者仰卧,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左手将受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 用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30、脑膜刺激征-颈强直 受检者去枕头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放受检者胸前,另一手托受检者枕部,先转动 颈部,再作曲颈动作,如被动曲颈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强直。 31、脑膜刺激征-Kernig 征 受检者去枕头仰卧,一侧下肢膝、髋关节屈曲呈直角,将受检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 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伴疼痛为阳性。 32、脑膜刺激征-Brudzinski 征 受检者去枕头仰卧, 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放受检者胸前, 另一手托受检者枕部, 作曲颈动作时,双髋、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33、Babinski 征 34、Chaddock 征由后向前划足背外侧缘。 35、Oppenheim 征以拇、示指沿胫骨前缘自上向下滑压 36、Gorden 征用力挤压腓肠肌 37、Hoffmann 征 38、人工呼吸 39、胸外心脏按压 40、心前区的视诊检查 1、有无隆起与凹陷;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3、心前区异常搏动;4、顺切线 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41、肠鸣音的听诊 将听诊器置于右下腹或脐周听诊,至少听诊一分钟,正常人肠鸣音为 4~5 次/分。 42、腹股沟淋巴结的触诊 要点:1、检查时站位姿势(1 分) :受检者取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考生站在 受检者右侧。 2、部位正确(2 分) :上群和下群,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与韧带平行 排列,下群位于大隐静脉的上段,沿静脉走向排列。 3、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2 分) :手法由浅入深滑动触诊。左右两侧都 检查。 43、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 嘱受检者头稍向前屈。示、中、环指三指并拢,由浅入深滑动触诊,左手触摸右 锁骨上淋巴结,右手触摸左锁骨上淋巴结。 44、腹部压痛、反跳痛的触诊方法 考生站位,受检者体位姿势(1 分) ;检查时手法动作规范(4 分) :嘱受检者腹 式呼吸,从左下腹开始检查,逆时针方向。 45、腹部包块(假定包块位于左下腹)检查(深部滑行触诊) 要点:1、考生的站位及受检者体位、姿势(2 分) 。 2、检查者的手法正确动作规范(6 分) :示、中、环指三指并拢,于左下 腹触诊;腹壁下压至少 2cm;指端逐渐触向包块,做滑动触摸,滑动方向与包块 的长轴垂直。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