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线 感冒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方剂 荆防橘葱姜,杏苏前桔草;荆芥、防风、橘红、葱白、生姜、杏仁、苏叶、前胡、桔梗、甘草 与时行 感冒鉴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着,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可以发生传变, 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 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病程短,预后良好。 002 咳嗽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 桑菊杏荷,草根梗翘;桑叶、菊花、杏仁、薄荷、甘草、芦根、桔梗、连翘与咳喘 鉴别 咳嗽以咳嗽为主症,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 003 咳嗽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剂 清金化痰汤 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竹沥,半夏,射干 与咳喘 鉴别 咳嗽以咳嗽为主症,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 004 发作期-寒包热哮证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喀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剂 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小青龙汤加石膏) 麻黄 石膏 厚朴 杏仁 生姜 半夏 甘草 大枣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伴有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 急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05 中风 中经络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言謇,甚则半身 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祛风化痰通络方剂 真方白丸子丸。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语言不清,而无半 身不遂或情志障碍的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 罹患 005 发作期-虚哮证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急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喀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剂 平喘固本汤加减。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 款冬、橘皮等。 【哮病与喘证】哮病和喘证都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在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 喘证鉴 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病与支饮】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 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主,与哮病之间歇发 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006 喘证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方剂 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 (紫菀旋覆花)与气短 鉴别 二者同为呼吸异常 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 短气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 亦不抬肩撷肚。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007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与喘证鉴别 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 007 喘证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 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补肺益气养阴方剂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按教材) 党参五味子黄耆虫草炙甘草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鉴别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 喘未必兼哮, 008肺痨 肺阴亏损证 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 红,脉细数。 滋阴润肺。方剂 月华丸(北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百合、白芨、百部) 与肺痿 鉴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 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肺痨并不等于就是 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上,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009 心悸 心虚胆怯证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剂 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肉桂、 五味子) 鉴别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鉴别要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10 心悸 心血不足证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 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茯苓、酸枣仁、远志、木 香、大枣、生姜) 鉴别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悬饮以饮留胁下,胸胁不适,咳嗽时引起胸胁胀痛为 特点。 011 心悸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剂 黄连温胆汤 温胆汤(二陈+枳实竹茹) 鉴别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 012胸痹 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 柴胡疏肝散 与胃痛鉴别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 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 药常可缓解。胃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 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 013 胸痹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剂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黄耆、朮、苓、甘草、归、芍、熟地、远志、桂心、 陈皮(人参养荣五位齐,八珍不穷远贵臣) 鉴别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 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 胁胀痛,持续不解,多半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 等肺系症状。 014 不寐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矢养(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肾不交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剂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黄连肉桂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 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015 不寐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剂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二茯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酸枣仁川芎知草茯苓 与一时 病痛苦引起的 失眠鉴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 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016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方剂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选择配伍:大黄、木香、橘红、麝香、青黛、芦荟等。与厥证 鉴别 厥证除了突然扑倒,昏不知人的主症外,还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口噤,握拳,手 指拘急。并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及病作怪叫。 017 胃痛 寒邪客胃 行气止痛。方剂 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苏子、陈皮、甘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 选择配伍:吴茱萸、乌药、木香。 与真心 痛鉴别 真心痛为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特征为当胸而痛,多为刺痛,动辄 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病变的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 伴随症状及预后等,均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018 胃痛 湿热中阻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剂 清中汤(清中二陈连栀蔻(草豆蔻))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为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 有明显的区别。 019呕吐 痰饮内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剂 呕吐与噎嗝,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嗝之病,进食梗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尚 好。而噎嗝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020 呕吐 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剂 香砂六君子(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白朮、茯苓、甘草) 皆有呕吐症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 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021 腹痛 饮食积滞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剂 枳实导滞丸(枳实、黄连、黄芩、大黄、神曲、茯苓、白朮、泽泻)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 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022 泄泻 食滞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方剂 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与痢疾 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 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无。而痢疾以腹痛,里 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23 泄泻 肝气乘脾 陈皮,防风,白术,芍药。与痢疾 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 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无。而痢疾以腹痛,里 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24 痢疾 寒湿痢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剂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藿香+半夏+平胃散 与鉴别 两者均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 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 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 急后重感,泄泻、痢疾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后泻。一般 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25 痢疾 休息痢 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 连理汤加减 黄连+理中汤 与大肠 癌鉴别 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要注意区别。 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自脓血便为突 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 10~20 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 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如血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 026 便秘 顺气导滞方剂 六磨饮子。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鉴别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 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 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 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027 便秘 气虚秘 益气润肠方剂 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鉴别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 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 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 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028 胁痛 养阴柔肝方剂 一贯煎加减。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 鉴别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 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胁间饱满,叩呈浊音,或 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029 黄疸 湿重于热 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方剂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 连翘等 鉴别 【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邦、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 等症状。 【阳黄与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 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幺病程 030黄疸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方剂 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饴糖。(加茵陈白术当归茯苓) 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以湿热蕴 结为主,多属热证、实证;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以寒湿中阻, 脾阳受困为主,多属虚证。 031 头痛 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方剂 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 与眩晕 鉴别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 眩晕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 较多。 032 头痛 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方剂 半夏白朮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与眩晕 鉴别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 眩晕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 较多。 033 眩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剂 天麻钩藤饮加减。 (山沟茯苓夜交藤 黄母牛肚明天生)+-菊花、白芍 山栀子/钩藤/茯苓/夜交藤/黄芩/益母草/牛膝/杜仲/石决明/天麻/桑寄生/ 与中风 鉴别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喎僻不遂为 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 口舌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 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034 中风- 中经络 凤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剂 天麻钩藤饮加减。 (山沟茯苓夜交藤 黄母牛肚明天生)+-菊花白芍 山栀子/钩藤/茯苓/夜交藤/黄芩/益母草/牛膝/杜仲/石决明/天麻/桑寄生/ 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 半身不遂或神智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 可罹患。 035 中风 中脏腑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方剂 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 桂枝 大黄 甘草 芒硝 与厥证 鉴别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的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 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力等表现。 036 中风 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方剂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左归丸: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 菟丝子 地黄饮子:巴戟天 熟地黄 山茱萸 肉苁蓉 附子 石斛 五味子 桂枝 茯苓 麦冬 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 半身不遂或神智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 可罹患。 037 水肿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杏仁 桑白皮 姜枣草及银花 野菊花 紫花地丁 蒲公英)与鼓胀 鉴别 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 聚于腹中。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 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水肿是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导致水液泛溢肌肤。主症为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 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038 水肿 水湿内侵脾气受困 脾阳不振 小便短少,身体困重, 胸闷,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通阳利水方剂 与鼓胀鉴别 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 聚于腹中。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 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水肿是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导致水液泛溢肌肤。主症为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 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039淋证 小便不甚赤涩,尿痛不甚,但淋漓不已,时坐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方剂无比山药丸加减。无比山药从容渡,五位神猪泻熟地,赤石戟天牛膝吐。 山药、肉苁蓉、杜仲、五味子、茯神、山茱萸、泽泻、熟地、赤石脂、巴戟天、牛膝、菟丝 子。可加黄芪、党参、莲子肉、薏苡仁、扁豆衣、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与癃闭 鉴别 两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的症状,淋证尿频而尿痛,尿总量正常,癃闭无尿痛,排 尿量少于正常,严重甚至无尿。癃闭又感染湿热,可转化成淋证。淋证日久不愈,可成 发展成癃闭。 040癃闭 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方剂 麦冬、茯苓、栀子、桑白皮、木通(应删除)、车前子、黄芩。可加鱼腥草、芦根、白茅根、地骨皮、天花粉、泽泻、猪苓 与癃闭 鉴别 两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的症状,淋证小便频数短涩,尿频而尿痛,但尿总量正常。 癃闭无尿痛,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甚至无尿。癃闭又感染湿热,可转化成淋证。淋证 日久不愈,可成发展成癃闭。 041 阳痿 惊恐伤肾证 尤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4 月10号初诊。 患者1年前受惊吓刺激,而出现房事时阴茎举而不坚。善惊易恐。现症:阳痿不振,心 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多噩梦,舌苔薄白,脉弦细。 方剂启阳娱心丹加减。四君远唱曲,早人少兔归,杀人陈柴山。(参、术、茯神、甘草、远志、菖蒲、神 曲、酸枣仁、白芍、菟丝子、归、砂仁、橘红、柴胡、山药) 与早泄 鉴别 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 证。而早泄是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痿软的病证。二者在临 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病因病机上有相同之处。若早泄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阳 痿,故阳痿病情重于早泄。 042 郁证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剂 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归、芍、柴、苓、朮、甘草、姜、薄荷 证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 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着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 043血证-咳 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阴虚肺热证 反复咳血5年,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昨日烦劳后咳血又作,现咳嗽痰少,咳血色鲜红, 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方剂 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固金草被劫四物去芎玄地冬)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芍 药、炒甘草、贝母、麦冬、桔梗、玄参 与吐血 鉴别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 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 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 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 便多呈黑色。 044 痉证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方剂 桑杏汤加减。(桑杏杀生贝利知耻)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梨皮、栀子、淡豆豉 与吐血 鉴别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 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 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 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 便多呈黑色。 与口腔 出血鉴 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常为纯血或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 045 吐血 肝火犯胃 方剂龙胆泻肝汤 与咳血 鉴别 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由肺而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之前多有咳嗽、胸 闷、咽痒等症,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来自胃,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 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大多呈黑色。 045 消渴 方剂玉女煎(知母、牛膝、麦冬、石膏、熟地)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 046血证便血 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剂 黄土汤(伏龙肝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047 尿血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剂 无比山药丸(蹓五石兔,从容几天,中牛膝)(山药、肉苁蓉、杜仲、五味子、熟地黄、山茱 萸、泽泻、茯神、赤石脂、巴戟天、牛膝、菟丝子) 血淋与血尿均表现为血由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048 血证 紫斑 阴虚火旺 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题目 女28岁,皮肤出现青紫淤斑,时发时止,经治疗有缓解,遇烦恼加重,伴鼻衂,齿衂, 颧红,口渴,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剂 茜根散加减 温病发斑病势急骤,常伴有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四肢抽搐、鼻衂,齿衂、便血、尿血、舌质红绛,病情险恶多变。紫斑虽有反复发作史,也可突然发作,但一般 没有舌质红绛,传变急速的特点 048 血证 紫斑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剂 十灰散加减 与丹毒 的鉴别 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 丹毒:主要致病菌为A 溶血性链球,以红斑局部伴有红肿热痛。丹毒属于外科皮肤病,以皮肤色红如丹得名,轻者压之退色,重者压之不退色,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 与紫斑有别。 049 消渴 题目张某,男,52 岁,已婚,警察。2014 月10日初诊。 患者自幼体胖,平素多食嗜酒,且很少从事体力活动,2 个月前饮食增加,口渴多饮, 体重逐渐下降。现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 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多食易肌,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方剂玉女煎加减。(玉女煎中地膝煎,石膏之母麦冬全) 熟地、生石膏、知母、川牛膝、麦冬,选加 黄连 栀子 玄参 生地 与瘿病 鉴别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肌,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 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以多食易肌、消瘦,类似消渴病中的中消,但眼 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050 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证-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剂 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甘草当归 外感发热鉴别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得衣被而 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表证。 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 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无表证。 051 内伤发热 痰湿郁热证 低热,午后热甚,内心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方剂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半夏、厚朴、枳实、陈皮、茯苓、通草、竹叶、黄连 外感发热鉴别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 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 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 者居多。 内伤发热以内伤为病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 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无表证,常兼见头晕、 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一般有气郁、血瘀、湿阻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 反复发热的病史。 052 癌病 大肠癌- 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 温阳益精方剂 大补元煎加减。 (大补元煎:山地人巴肉骑狗归山中) 山药 熟地 人参 巴戟天 肉苁蓉 黄芪 枸杞子 当归 山茱萸 杜仲 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具有相似点。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发 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 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 10~20 次,粪便呈 胶冻状、脓血状。 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 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是其特点。 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检查、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 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 053 痹症 风寒湿痹- 痛痹 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剂 乌头汤加减。(乌头骑疯马扫草) 制川乌黄芪蜂蜜麻黄芍药甘草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54 痹症 痹症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暗,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剂 双合汤加减。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