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了配合推进“健康权”为主题的艾滋病日全球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利用“人人都重要”这一口号,为所有有需求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和价格可承受的药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种逆病毒,它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摧毁或损害其功能。感染初期没有症状。但是,随着感染的发展,免疫系统开始变弱,患者更加容易遭受所谓的机会染。
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者可能经过10-15年才会患艾滋病,抗逆病毒药物可以进一步延缓这一进程。
艾滋病毒通过无的(或)、输入受污染的血液、共用受污染的注射针,还可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之间。
※艾滋病毒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已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2016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世卫组织非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2016年有256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非洲区域还占到全球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总数的近三分之二。
※艾滋病毒感染往往通过可发现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抗体的快速诊断检测法作出诊断。多数情况下,这些检测法可在同日得出检测结果,这对于同日作出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和关怀十分重要。
※重点人群属于艾滋病毒感染风险出现上升的群体,而不论流行类型或当地情况如何。他们包括: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在和其他封闭中的人员、性工作者及其嫖客,以及变性人。
※重点人群通常存有与其行为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问题,这会增加其艾滋病毒易感性并减少获得检测和治疗的机会。
※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病毒药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且利于预防,从而使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面临重大风险人员能够长期享有健康且有益的生活。
※据估计,目前仅有7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晓其感染状况。为了达到90%的目标,另有750万人需要获得艾滋病毒检测服务。截至2017年年中,全球有209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病毒药物治疗。
※在2000年和2016年间,艾滋病毒新发感染下降了39%,艾滋病毒相关死亡减少了三分之一。在同期开展的抗逆病毒药物治疗使大约1310万人的生命得到。这一成就是通过国家艾滋病毒规划作出大量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得到了民间社会和一系列发展伙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