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抗病药对空腹血糖的影响:网络meta分析

作者:  时间:2018-07-13  热度:

  症患者的早亡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众所周知,抗病药普遍存在代谢副作用,包括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其中一些药物的相关风险似乎高于另一些药物;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这一课题的网络meta分析。

  日前,来自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组研究者对PubMed、EMBASE及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检索,目标为1995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发表的、比较抗病药与其他抗病药或安慰剂对空腹血糖影响的英文随机对照研究(RCTs),受试者均为14岁以上症谱系障碍患者,所涉及的抗病药包括以下12种:氨磺必利(AMI)、阿立哌唑(ARI)、阿塞那平(ASE)、舍吲哚(SER)、氯氮平(CLO)、氟哌啶醇(HAL)、齐拉西酮(ZIP)、鲁拉西酮(LUR)、奥氮平(OLA)、帕利哌酮(PAL)、喹硫平(QUE)及利培酮(RIS)。

  研究主要转归为治疗终点相比于基线时的空腹血糖变化。鉴于该指标属于连续变量,研究者使用平均差(MDs)及95%置信区间(CIs)计算了效应量,并基于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分析对12种抗病药进行了排名。研究于11月21日在线发表于BMC Psychiatry,具体统计学方法可查看原文(开源)。

  经过筛选,本项网络meta分析共纳入了47项研究,共114个治疗组,共9,846名受试者(年龄15-65岁);研究探讨频率最高的抗病药为奥氮平(34项)、利培酮(21项)及喹硫平(8项研究),如图1,节点大小表示研究的数量,节点之间的线条粗细表示比较的数量:

  ▲ 相比于安慰剂,奥氮平可显著升高空腹血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 3.95, 95%CI 0.14-7.76);其他抗病药与安慰剂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本项研究首次通过网络meta分析比较了12种抗病药对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奥氮平导致血糖升高的效应最为显著,而齐拉西酮及鲁拉西酮在此方面的安全性最佳。另外,氟哌啶醇并不显著优于第二代抗病药。

  就临床而言,对于存在显著代谢高危因素的患者群体,选择代谢风险较小的抗病药更为明智;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多部指南将代谢风险较高的抗病药移出初发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行列。然而,症的治疗须充分平衡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整体转归,故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